拆解社交网络“审臭学”:隔着屏幕,我们到底“闻”到了什么?
物种日历“饭点屎尿屁”营销
从对人生理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这一点来看,这些网络科普内容和散发出特殊气味的榴莲、臭豆腐、螺蛳粉是一样的。后者能被部分乃至大部分人接受,是因为它们散发出的特殊气味非但不同于含有黄曲霉素的花生那种有毒有害的警告,甚至还是一种人体难以消化的物质已经熟成或分解为易吸收营养的信号。同样,医学科普类知识虽然有着令人不悦的观感,但其中的“干货”却能帮助我们从容应对潜在的健康危机。如果从它们在文化领域受欢迎的原因来看,“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的食物”和“看着恶心但有必要了解的冷知识”都拥有消解主流价值的作用;如果这些内容的传播者都能做到保持礼貌地圈地自萌,是应该予以尊重的。从心理层面上看,这些恶作剧的潜台词是:我的倒霉爱好——天生喜欢另一些人讨厌的东西——有人分享还挺让人高兴的。
这样的心理其实比较符合Z世代关注内心精神交流需求的特点,因为与这种挑衅式的互动相伴的是ego的膨胀。弗洛伊德在《人格与肛门性欲》一文中提出的肛门期理论(anal character,1.5-3岁),或许能为被与臭相关的恶搞文化卷入不同阵营的人做出诠释。在他看来,童年时期经历的或严格或松散的卫生礼仪教化一直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并持续影响着个体的校园或职场生活。
深圳卫健委的科普视频列表节选
对于排放型性格(anal-expulsive character)的人来说,互联网上无拘束甚至捣乱的行为是令人愉悦的。邋遢、浪费、无条理中透露着“摆烂”的心态,近乎通过非暴力不合作——拒绝迎合主流价值规划好的行为模式——来试图逼迫那些从社会上游施加压力的管理者改善就业环境,否则对方就会失去自己对企业效益和工作效率的主导权。
而便秘型性格(anal-retenive character)的人需要再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够了干净、谨慎、拘小节压抑生活的人——纯电子的“云污秽”并不会实际弄脏他们的双手,却能让他们产生一种做了出格、大胆之事的爽感,所以他们最终会选择与排放型人格的网友“同流合污”。另一类则是无论如何都想要继续保持克制的人,他们将因这类“恶作剧”而面临加倍的紧张、焦虑和痛苦。
电子“云污秽”让网友有了大胆尝试的机会
分享糟糕体验的社交模式建立在你对骚扰对象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你知道这个内容一定是对方可承受的。如果你不能确定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会不会因为你分享的内容而产生极大的精神痛苦、恐慌,甚至遭受致命的生理反应,就好像你不幸地让坚果或海鲜过敏者吃到他们的“特效毒药”一样。
“臭的恶作剧”中还包含了一种后现代式的“去伪存真”的较量:相关内容经网络广为传播后让人避无可避,会迫使一部分喜欢佯装害怕的做作“戏精”识趣地放弃演戏,而以医科生为代表的“战斗人员”则会懒洋洋地在评论区晒太阳。这种对“病友同盟”的削弱或许有助于对恐惧症患者开展网络版的“系统脱敏疗法”,人们不再能以“大家都怕”为由躲进自己安全的小世界里。
03 审臭的反叛
词语中负面含义激发的羞耻心让人们回避了健康防护的话题,那些以无知标榜内心纯洁的受害者同盟对知识的普及其实是有害的。李银河曾在她的《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一书中写道:
“性的无知在某个时期是纯洁的象征,是值得人们自豪的事情;相反,拥有这方面的知识会成为可耻的事情。记得1974年我在大学读历史系,有一次同宿舍的女同学们聊起‘宦官’。有一女生问我是否知道什么是宦官,我说知道,她却立即自豪地说:我就不知道什么是宦官!言下之意她比我要纯洁了许多。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因为比别人早懂得宦官而引起的羞愧和尴尬。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是一群学历史的大学生!这件事的说明意义是:如果有一个社会或时期,人们会以某种知识为耻(无论是关于什么事物的知识),那么对这个社会或时期人们的理性就不能抱有太大的希望。”
建立中立的语言环境来缓解附加在难言之隐上的羞耻心,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进程。要知道,过去那些所谓有伤风化、败坏女德的言论和书籍早已被完全推翻,甚至上面又踩了许多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