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下水 。
针对台海方向的任务特点,中国海军着重加强了东海舰队的两栖作战能力。如刚服役不久的075型两栖攻击舰2号舰“广西舰”已配属给东海舰队,075型舰拥有4万吨级的排水量,是除美国海军的“黄蜂”级和“美国”级外全球最强大的两栖攻击舰,而其与美国海军同类舰艇之间的最主要差距也并非舰艇本身,而是舰载机。除075型舰外,东海舰队还拥有071型大型多功能船坞登陆舰以及十几艘072型大型坦克登陆舰,前者排水量超过2万吨,可作为登陆艇的母舰,用以运送士兵、步兵战车、主战坦克等展开登陆作战,也可搭载两栖车辆,拥有重型直升机起降甲板及操作设施。
东海舰队目前没有航母和万吨大驱,水面舰群主力包括全部4艘从俄罗斯引进的现代级驱逐舰(近几年均接受了深度现代化改装),第一代“中华神盾”052C型驱逐舰4艘,中国海军当前装备量最大的主力区域防空舰052D/DL型驱逐舰8艘,另外还有4000吨级的054/054A远洋护卫舰十余艘等。水下力量全部装备国产的039系列和俄制“基洛”级常规潜艇。
如果与北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做横向比较,东海舰队目前的实力的确稍有逊色,不过放在全球海军来看,该舰队也足以排进全球海军前十。如果福建舰能如很多人预测的那样在3至4年后入役东海舰队,该舰队仅凭借这样一艘8万吨级的超级航母,至少是中国海军三大水面舰队的执牛耳者。可以合理推测,届时为其护航的主力驱逐舰应该也不会是现有的052C/D,而将是经过改进的第二批055型驱逐舰。
“福建舰”下水
走向深蓝
但既然在对台任务中航母不是必要条件,“福建舰”还有部署东海舰队的必要吗?或者说如果部署了又将如何发挥作用?
作为一支长久以来将目光投向深蓝的海上力量,中国海军在装备建设上既要着眼于当下也必须为未来做准备。超级航母作为远海海军和海权地位的象征,其平时的威慑作用是与战时的实战价值并存的。和平时期,国家同样需要海军来维护自身的海外利益。尽管有岛链封锁,但和平时期、公海之上,中国舰艇更有随时走出去的必要和条件。一支超级航母编队远航至太平洋腹地执行演训任务,甚至出现在全球任何一片海域,无疑将极大程度彰显中国的大国地位和海权实力,并予那些和平时期觊觎中国海上贸易和海外利益的潜在威胁以极大震慑。而东海舰队正是中国三大舰队中最直接面对深蓝的一支,其出第一岛链后即进入西太平洋腹地,再向西则依次是第二岛链、第三岛链和北美大陆,转向南则是巴拿马运河和拉丁美洲。因此如果说中国海军未来能突破岛链的羁绊,对中国遍布全球的海外利益实现无死角覆盖,那么东海舰队就将是刺破岛链最锋利的那支矛。而在这样的远洋愿景中,一艘(或数艘)超级航母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都是必要的。
回到当下的现实,台海任务的确对航母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但在战时多一种作战手段总是好的。如果存在在台湾岛东海岸实施两栖作战的需求,由一艘航母对两栖作战编队提供直接且持续的空中掩护和火力支援将为解放军提供更多的战术选择。当然,台岛东岸距离大陆也只有不到400千米,歼10/11/20等机型的作战半径均在1000千米以上,岸基航空兵在这样的任务中仍然拥有足够航程。但台湾岛本身部署有密度非常大的呈梯次射程的防空导弹,台湾空军也具备一定的截击能力,如果岸基航空兵直接穿越海峡及岛屿对东岸战事提供支援,则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而如果采用绕行的方式飞抵相关空域,则会缩短在战场空域的滞空时间。航母舰载机就不需要面对此类问题。
即便上述作战行动或需求不一定真的存在,但换个角度看,“福建舰”离正式形成战斗力还有6至8年,届时它所需要面对的现实任务也并不一定与现在重合,也许我们当下讨论的“远景”正是6至8年后的“现实”。此外,如果朝鲜半岛或南海有事,或者某艘航母进入大修期,中国海军也必然不会固守各舰队日常防区的地理桎梏,“福建舰”随时可以驰援相关海域,或者执行轮换部署任务。(未完待续)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王宏亮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力求在兼顾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在前瞻性、敏锐度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