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葬礼未能实现国葬 美国务卿将出席遗体告别式
执笔/胡一刀&鞞琫容刀
7月12日,日本将为被刺杀的前首相安倍晋三举行葬礼。
但是,从各种迹象来看,这已经不是一场普通的葬礼。
有些人想通过参加安倍的葬礼,进一步密切与日本同盟关系。
有的人想通过参加安倍的葬礼,实现自己的阴暗目的,秀“国际存在”。
而日本自民党方面则在参议院选举后,已经凸显出要把“修改宪法”作为安倍晋三的“未竟事业”和“遗志”。在参议院“修宪势力”总体占据超三分之二议席优势后,修改“和平宪法”已经成为越来越可能的事情。
日本会借安倍之死,突破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吗?
1
从过往日本政治人物的葬礼流程来看,基本上遵循佛教规程,葬礼场地以佛教寺院和公共礼堂为多,墓地也以佛寺的家族墓地或公共墓地为主。
主要步骤具体分为:
纳棺——由入殓师整理仪容后入棺;通夜——葬礼前一夜由亲属和友人参加的守夜,通常由高僧诵经,亲友烧香。非亲友因为日常安排或葬礼仅限家人,均会安排参加通夜。葬礼与告别式——通夜结束后上午举行葬礼,以不同宗教信仰进行仪式。仪式结束后举行遗体告别式,献花并与死者最终告别。出棺:上述仪式结束后,移动死者棺椁至火葬场。死者火葬后,由丧主对僧侣和来客表示感谢。之后49日内安置纳骨,以宗教礼仪最终下葬。
从日本媒体报道看,安倍的遗体是于11日下午2点半灵车在其夫人安倍昭惠守护下离开其生前住处运往增上寺。之前自民党和岸田文雄似乎提出对安倍进行国葬,但是被安倍昭惠婉拒,将按家族葬礼规格,于11日晚间在增上寺举行通夜仪式,丧主为安倍昭惠。
岸田文雄已出席通夜式,自民党内重要议员或将陆续出席。由于参加通夜仅限安倍晋三生前亲友,因此现场外为一般吊唁者设置了献花台。
安倍晋三的告别式将在东京和安倍晋三老家山口县举行,日本政坛重要人物和社会精英将出席或派代理人前往吊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突然改变外交行程,对东京做出“特殊访问”,将出席安倍晋三遗体告别式。
11日下午,增上寺附近警备森严,道路已被封锁,媒体人员和非参加者被要求禁止拍照。
在日本,国葬为日本战前设置的仪式,战后已废除相关规定,战后仅有前首相吉田茂和昭和天皇享受过国葬待遇。对于安倍是否应该授予国葬,日本主流舆论讨论不多,但网民对这个问题意见严重对立。
未能实现国葬或许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葬礼仪式的选择主要由死者家属决定,主客观上缺乏为安倍晋三安排国葬的动机。一方面,安倍夫妇膝下无子,此番遇刺属于突遭不测,情绪上仍需要整理。
另一方面,在安倍晋三生前,社会上就有安倍夫人依靠安倍晋三权力挥霍无度、骄奢自大的负面声音,曾危及安倍晋三执政的“赏樱会”和“森友学园”问题就被认为与安倍昭惠直接相关。因此作为丧主的安倍昭惠如果选择国葬,会让人有借题发挥、满足个人欲望的负面印象。
其次,日本民众对于安倍晋三的评价也两极分化,国葬缺乏舆论土壤。安倍晋三作为日本战后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在任职期间提出“安倍经济学”,推动集体自卫权相关法案通过,并积极推动修改日本和平宪法。日本右翼和极右翼人士、一部分政商界上层作为既得利益者,给予了高度评价,主张国葬的声音主要由这一批人发出。
而在“安倍经济学”影响下工作生活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广大民众,在野党势力以及左翼人士、爱好和平的知识分子和政商界中上层,则对安倍晋三的评价不高,这也是反对安倍晋三国葬的主要力量。
上述两批人的意见针锋相对,反映出日本社会在安倍晋三执政影响下出现的裂痕,倘若安倍晋三国葬,这种裂痕恐有扩大的趋势。
最后,日本政府实际对于国葬态度并不积极。
一方面,由于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倘若安排国葬则势必需要联络全球各国政商界重要人物齐聚东京,疫情之下是否有相当规格的要客访问日本是未知数,而国葬期间的防疫、安保、住宿接待,对于日本政府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