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携程、拼多多、B站为代表性企业。2021年,上海共有16家企业入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仅次于北京的36家,超过杭州深圳,位居全国第二。
此外,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市,上海外贸遭受的冲击远远低于预期。
原因在于,上海港以长三角为腹地,且在疫情期间,通过海铁联运,将长三角的货运直接通过海运抵达上海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封城或封控导致的高速口关停、物流受阻等困境。
不过,即使拥有强大抗压能力、集核心资源为一体的上海,面对疫情冲击,最终也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03
2022,北京能否最终赶上上海?
2022年,北京经济能否最终赶超上海?
北京与上海的经济第一市之争,短期或有波动,但从长期来看,上海仍然有着巨大领先优势。
单就2022年而言,随着上海从疫情中走出,工业、投资和外贸迅速反弹。一旦经济走上正轨,将会重新拉开与北京的差距。
2022年上半年,北京对上海的领先优势仅有3亿元,而上海本身经济体量更大,发展动能更足,想要追回这一差距并不难。
更关键的是,曾在2021年对北京贡献不菲的医药制造业,在新冠疫苗接种趋于饱和的2022年,出现明显萎缩,对经济增长形成了一定拖累。
当然,这些都是短期波动因素。
04
北京离上海有多远?
京沪未来的竞争格局,最终还要看各自的功能定位、产业格局与发展腹地。
从定位来看,上海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而北京更侧重于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从产业格局来看,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而上海二三产业兼顾。
北京是服务业占比最高的城市,上海既是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最大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
北京以互联网、金融、科研服务、文化创意等为主要支柱产业;
上海则以金融、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为支柱,产业更为多元,综合实力相对突出。
从发展腹地来看,上海优于北京。
上海坐拥长三角这一世界最大的城市群,而北京所依托的京津冀城市群,在综合实力、成熟度上均与长三角、大湾区存在一定差距。
当然,北京作为首都,本身就有调动全国资源为己用的能力,这是上海所不及的。
而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与溢出效应,上海大都市圈及长三角城市群的深度融合,也非京津冀可比。
可见,如果没有疫情这类黑天鹅持续冲击,未来上海仍有望长期保持第一经济大市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