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蜜桃、小麦、荔枝换房,卖房焦虑之下,2022奇葩卖房故事
无疾而终
短短几年,很多人都意识到,时代变了。
卖房与买房,原本是一个类似“击鼓传花”的活动。过去的很多年,在房地产疯狂生长的时期,购房者持续的买房资金,成为了开发商们利用杠杆买地、盖楼的资本,是这场击鼓传花游戏里的接盘侠。但如今,人们收紧了钱袋,营销活动就算再吸引眼球,当年的买房热潮也一去不返。
比如无锡阳山的桃农陆进取,他即便是有钱也不想用来买房。哪怕“卖桃子的收入攒三四年,就能买一套”,他也不愿意买。他现在的心态是,“房价再涨不可能涨破天”,这事儿,等到四岁儿子长大再考虑不迟。
退一步说,房子也饱和了。“这边的农民基本上不买房,因为本身有拆迁,然后分配的房子也够。”陆进取一家人住在拆迁给的安置房里,“宽敞、方便,离桃林开车只需要十几分钟”。再要去住商品房,“也不自由”。
▲ 阳山白凤水蜜桃。图 / 视觉中国
在“水蜜桃换房”的活动的同一时期,许多政策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像很多城市一样,“水蜜桃换房”的所在城市无锡,曾在2017年发布了限购令,暂停向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市民出售新建商品房,对于非户籍的家庭,则只能买一套,还得提供2年本市社保或所得税证明。除此之外,对于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也进行了限制。
但到了2022年4月,这样的限购令也开始松动。比如,生二胎的家庭,就可以多增加10万-20万元不等的贷款额度,并且还能再额外多买一套商品房。
与此同时,在“限购令”逐渐松绑的当下,近一年来,各地楼市又频繁推出了“限跌令”。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去年下半年以来,至少包括山东菏泽、湖南岳阳、云南昆明、河北唐山、江苏南通、广东惠州等22个城市,都分别发布政策或引导房企,不得随意降价销售。
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坚定人们的购房信心。
然而,贝壳研究院的研究发现,这些政策刺激效果,在许多城市中只能起到短期效果,持续性较弱,尤其是在郑州、兰州、哈尔滨等这样弱二线城市中,更是如此。比如,3月1日郑州出台了扶持政策,3月郑州二手房成交环比增长超过100%,但后期效果乏力,4、5月成交量持续下降。
▲ 2018年到今年6月50城二手房价格指数。图 / 贝壳研究院
而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和时代背景下,像“水蜜桃换房”这样的“助农营销”才得以兴起。就像无锡搞“水蜜桃换房”的楼盘销售梁菲,她自己也心知肚明——“当地的桃农其实根本不愁桃子卖不出去”。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曾经肯定过“小麦换房”的创新,觉得是“一举两得的事”。但紧接着,他又对其他城市模仿河南“小麦换房”的做法,提出了警示和质疑。
“当前各地限跌令的规定比较多,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出现房企违规降价、虚假营销的操作。但目前有些房企借一些营销,比如‘西瓜换房’之类,出现了变相回避限价的做法。换而言之,若是确实收购水果进而可以抵扣购房款,那本身也是合规的。但要防范收购的操作是虚的,而变相降价了,最终产生了营销的噱头和随意降价的操作。”严跃进说。
7月1日,每日人物联系“悦阳九玺”楼盘的第二天,对方表示,水蜜桃换房活动已经被突然叫停了。
“中途叫停”,似乎是所有奇葩买房销售政策的“终点”。比如,“西瓜换房”的南京某房地产项目,在活动开始的6月28日下午,便按下了停止键。而出圈最广,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的河南“小麦换房”,刚推出两天也宣告提前结束。
最后,奇葩卖房的策略昙花一现,看热闹的人来了又散。喧嚣过后,售楼处里,依旧是等不来买房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梁菲、陆进取、方跃、吴广伦、华佑成、秦强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