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概股博弈与国运三十年:价值总会被看见,时间属于我们一边
为了完成工业化和数字化,我们搞过招商引资,也通过中概股来“借鸡生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搞来了钱,还从海外搞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人才。
中概股在海外上市,不仅通过IPO融资,还可以发行低利率的美元债,国际市场的资金,通过它们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中美关系出现问题时,中概股就成了一些人攻击的对象。
他们觉得,美国不能再给中国企业“输血”了。
更重要的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动印钞机的美联储让大资本家又赚了一波,同时也洗劫了美国中下层民众,这激起了美国的民粹主义浪潮。2016年,特朗普就是借着这股浪潮上台的。
在这股浪潮下,反中势力再度崛起,他们把打“中国牌”作为一种政治动员的手段。2020年,特朗普签署了对中概股影响巨大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2021年12月3日,《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修正案正式通过。
该法案虽然号称针对所有“外国公司”,但目前进入所谓“预摘牌名单”的全部都是中国企业。
今年3月,美国SEC突然出手,连续7批将包括百度、微博、B站、京东、拼多多在内130多家在美上市中国企业列入所谓“预摘牌名单”,引发中概股股价暴跌,市值蒸发了万亿美元,被称一些媒体称为金融领域的“偷袭珍珠港”。
在此之前,华尔街、硅谷和中国还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生意,所以美国的大资本家很少公开反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美国的极右翼反华势力。而且华尔街在美国强大到能左右白宫的政策,比如美国的三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在美国就是横着走的,他们也成为了中美之间的润滑剂。
但现在美国政治越来越极端化。共和、民主两党都有人开始打“中国牌”,遏制中国好像成了美国的一种政治正确。即使是美国的大资本家,对于中美关系也不像过去那样愿意吭声了。
这就是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的背景。
我们都知道,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能快速崛起,离不开积极融入全球化。而一旦中概股真的被迫退出美国资本市场,也就意味着中美离彻底脱钩又近了一步,一不小心说不定就滑向了全面的“冷战”。
我们,甚至所有希望和平发展的国家,都不希望走到这一步。
肆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该如何破局?
其实阿里此次宣布纽约、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就是一个很值得分析的案例。
一方面,通过双重主要上市,企业规避了在纽约退市的风险。说白了,即使在纽约退市,其股票也可以继续在香港交易。
香港作为全球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金融中心,为我们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打破西方封锁提供了一个天然避风港。这些年国家如此重视香港的稳定,背后的深意也在于此。
据统计,近十年来,外资直接对华投资中有70%来自香港。而且香港是一个资本可以自由兑换的地方,海外的资金不能随意进出中国内地,却可以自由往来香港,香港的法律、经济、财税体系和纽约、伦敦也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对国际资本吸引力极大。
港交所20多年来每年主板募资金额(图源:财联社)
所以,我们的企业在美国上市和在香港上市,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都是用外国人的钱,来发展自己的经济。
另一方面,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阿里在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后,在美国挂牌的股票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可以互相转换,投资者可继续选择以其中一种形式持有阿里股份。这意味着,一旦投资者转化港股,也就等于美股资金流入了港股。
作为中国目前在美上市最大的民营企业,阿里的流动股规模高达2万亿港元,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港股市场的资金库,可以直接增加港股的流动性,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