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股尚乘数科幕后“华人新首富”:曾被街头追债,是雷军香港“代理人”
图为新晋华人首富蔡志坚
作者丨肖望
编辑丨杨布丁
出品丨棱镜·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一只名不见经传的中概股,在大洋彼岸的美股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尚乘数科(HKD.US)自7月15日上市,在13个交易日内,其股价从7.8美元/股一度飙升至2555.3美元/股,飙涨300多倍,市值一度达到4000亿美元,并超过阿里巴巴(BABA)成为第二大市值中概股,也成为仅次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和摩根大通的“全球第三大金融公司”。
投资者们却面面相觑:这家尚乘数科到底是什么来头?
公开资料显示,尚乘数科控股股东尚乘集团,是一家来自中国香港的综合金融集团,最初在2003年由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联合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成立。这段历史一直被尚乘集团引以为傲,也被诸多媒体称之为“李嘉诚旗下的公司”,但多位了解、接近尚乘的人士对作者直言:“跟李嘉诚早就关系不大了。”
2020年10月,长江和记发言人曾向《财新》记者明确表示,长江和记目前持有尚乘3.8%的权益,但没有加入董事会,亦不参与其日常管理或营运。
当下的尚乘集团,主要由瓴睿资本持股61.6%,蔡志坚全资拥有的Infinity Power Investments Limited(无限动力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2.5%。今年43岁的蔡志坚是尚乘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兼总裁。
然而,就在其股价暴涨被市场关注并标签为妖股后不久,8月3日,尚乘数科暴跌34.48%,报收1100美元/股。但以8月3日收盘价算,蔡志坚所持市值仍超过4000亿元,堪称新任“华人首富”。
在香港资本市场,蔡志坚毁誉参半。其曾被中民投在香港闹市追债,今年4月还被香港证监会裁定禁业两年;另一方面,其称致力推动香港金融科技发展,身边也聚集了不少香港富豪家族及有声望的政商界人士,尚乘集团还是小米集团在香港的虚拟银行的合作方。
尚乘数科何以成为“妖股”,“神秘富豪”蔡志坚又是如何发家?
万亿市值公司,年利润不到2亿元
在招股书中,尚乘数科称其为亚洲最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平台之一,主要运营四大业务线:数字金融服务,蛛网生态系统解决方案,数字媒体、内容和营销,数字投资。
其中,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数字金融服务及蛛网生态系统解决方案。在数字金融服务方面,尚乘数科取得了香港保险经纪牌照、新加坡数字保险技术平台PolicyPal的控股权,拟申请新加坡数字银行牌照、收购或孵化金融科技公司等。而所谓的蛛网生态系统,是指尚乘联合不同客户、股东、合作伙伴,为其提供资本、技术等使其实现数字化转型。例如尚乘数科为天星银行提供此服务,每年收取服务费1280万港元。
此外,尚乘数科还出品过电影《拆弹专家2》、收购了数字金融媒体DigFin等。
招股书显示,其当前有50名员工。这样的业务和规模,显然无法支撑起投资者对一家市值超过阿里巴巴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想象。
财务数据显示,尚乘数科2021财年营业收入为1.96亿港元,利润为1.72亿港元(1.48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2月末10个月内的营收为1.68亿港元,利润为1.87亿港元(1.61亿元)。而市值被尚乘数科超过的阿里巴巴,其2021财年净利润为1719.85亿元。
其中,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成为重要的影响变量,其截至2022年2月末10个月内的影响额为1.27亿港元。
金融资产相应损益来自几家非上市公司的投资。一位香港资本市场资深人士对作者直言,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水分很大,尤其对于非上市公司,其相应损益全凭股东心意,“想做多少做多少”。
截至8月3日美股收盘,尽管跌去30%,尚乘数科市值仍高达2146.99亿美元(1.45万亿元),市盈率超6500倍,而美国知名金融机构摩根大通的市盈率不过才9倍。
“白手起家”富豪,却遭中民投追债
尚乘数科在招股书中称,蔡志坚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在建立、培育和发展领先的金融服务业务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
2019年,尚乘集团将旗下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分拆成立尚乘国际赴美上市。2022年2月,尚乘集团将尚乘数科以12亿美元作价装入尚乘国际,同年7月,尚乘数科再赴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