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政府首派高官访华,中韩外长“青岛之约”有何看点?
“而立之年”,应更成熟
杨希雨认为,“青岛之约”将聚焦两个层面的议题。
一是两国关系的中长期问题,尤其是韩国长期以来安全军事上依靠美国,经济上更多依赖中国。“安美经中”这一结构性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演变、如何左右韩国的战略抉择,将受到持续关注。
杨希雨说,对韩国而言,美国在供应链等问题上实施赤裸裸的裹挟政策,但韩国出于利益考虑不可能按照美国的节奏搞对华“脱钩”,在相关问题上会加强同中方的磋商。对中国而言,在国际局势和中韩关系都面临新挑战、新机遇的背景下,如何将经贸关系作为推进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石,使双边关系变得更加可预期、可控制、可管理,将成为一个着力点。
在杨希雨看来,中韩纪念建交30周年之际,应更多思考如何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尊重彼此合理关切,使双边关系更趋成熟。“这比单纯改善中韩关系现状更重要。只有双方都足够成熟理性,关系才更具备稳定性,能够共同应对各种变量和突发事件,对于东亚乃至整个亚太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双方关切的现实热点问题。这包括:韩国对加入由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的态度;韩国对“萨德”部署的想法;韩国在加强与北约合作方面的立场,以及半岛局势等。
杨希雨认为,在研判上述问题的走向之前,首先要清楚一点,即韩方不少政策正处在尹锡悦政府规划和实施的初期,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不断完善和调整,因此其走向存在不确定性,更不能简单将它们归类于“亲美”或“排华”。其次,尹锡悦从竞选到就任,政策出现多面性和复杂性,对美既有迎合又保持距离。“但无论哪种政策,基本方向都是保持韩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不盲目追求向任何一个大国靠拢。”
杨希雨逐一分析了几大问题:在“芯片联盟”问题上,韩国在产业技术上对美有依赖,美国的强势地位已成为韩国芯片出口政策的关键变量,虽然美国的“芯片联盟”不一定能凑齐,但韩国可能不得不被迫接受美国的部分要求。在“萨德”问题上,韩国究竟会违反“三不”承诺,抑或在现有框架下做出调整,将取决于半岛安全形势。如果南北矛盾加深,“萨德”部署问题可能再现,各方将迎来“多输”局面。在北约问题上,韩美的算盘既有契合点,也有不同点——韩国主要考虑借助北约力量,实现半岛无核化,提高国际地位;美国则想借“北约全球化”推进遏华前沿部署。在半岛问题上,尹锡悦提出“大胆计划”,但以经济利益换取朝鲜弃核的设想或许并不符合朝方安全关切。无论如何,韩方在推进半岛问题解决进程中会一如既往借重中国等国力量。
方秀玉认为,美韩是盟友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即便同盟关系也存在局限性。一是基于韩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外交独立性,二是中韩作为拥有共同历史文化渊源的邻国,长期以来建立了互利共赢关系,不会被轻易冲垮和舍弃。
方秀玉指出,既然尹锡悦政府要打造“全球枢纽国家”,那就必须考虑国家利益的实现,并满足韩国从低到高一系列需求。低需求包括安全等问题,鉴于中国是韩国处理对朝问题不可忽视的力量,韩国不可能单靠美国解决所有的困境。高需求则包括国民经济发展、国际形象塑造、国际秩序构建等,这些方面中国也拥有强大的硬、软实力来助力韩国实现目标——今年上半年中韩双边经贸额同比增长9.4%,就足见双方合作的韧性和潜力。因此对尹锡悦政府而言,采取平衡外交原则、不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队,将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