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Pexels
文/ 辛颖 凌馨
编/ 王小
医保部门跨过医院,直接向药企付费的范围正在扩大。
2022年8月12日,宁夏医保局公开征求意见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联盟议价采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中提出,根据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试点评估情况,探索适时将联盟采购医保目录内的医用耗材纳入直接结算范围。
上述试行方案提出,对于医保目录外的医用耗材,医疗机构与企业及时结清货款,结清时间不得超过交货验收合格后次月底。
8月10日,厦门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及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文,提出为确保货款及时结算,将普通医用耗材集采中选产品货款,纳入医保代付范围,医保部门负责在次月15日前,向医药企业代付结算货款。
山东、陕西、贵州、天津、辽宁、河南等此前也纷纷开启试点,推动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
一家西部城市三甲医院人士介绍,此前,一般医院给药企的回款都是6个月—12个月。但根据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要求,“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天”。
在医保、医院、药企形成“三角债”中,医院回款是各方博弈的焦点,拖欠是一个老问题。此次,各地医保部门发力,希望率先破局。然而,作为买家的“医院”不再能结算货款,在更大范围内推行新政的把握有多大?
付账新套路:还小额,欠大单
“这是好事。”某大型药企负责人听说医保可以直接给药企结算货款后直言。
药械集中带量采购前,药械销售是高毛利行业,即使医院压款付钱,企业也等得起,可以接受被“延迟满足”。现在,回款周期变得更加重要。因为,集采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现金周转压力更大。
2018年9月,湖北省医药行业协会调研了八家有代表性医药企业,结果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回款账期最长达960天,欠款金额最高达8600万元。
医保部门对国家集采所涉品种,有明确回款要求,如至少支付30%的预付款给医疗机构,同时要求医疗机构落实“从药品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天”,减轻药企交易成本。
“前两年确实执行的很好,集采药品的账期一下就缩短了。不过这两年执行开始有松动,有些地方变成45天了,极少数还有拖延3个月的。”一位药品流通企业人士说。
拖欠货款是很多行业的不成文惯例。2019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文,要求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率先推进由医保经办机构直接与药品生产或流通企业结算货款,其他省份也要积极探索。
虽如此,国家集采外的药品账期还是多有延期,只是手法有了变化。一位医药流通企业人士说:“比如有1亿元的盘子,其中300万元的集采品种账期缩短了一个月,另外9700万元的盘子延长了一个月,对企业来说,整体上账期还是延长了。”
多家医药供应渠道商和药厂工作人员向《财经》表示,主要痛点是医保目录内、集采外的用药回款问题,希望能通过支付改革得到解决。
山东曾出现多家医院拖欠药款问题。山东省医保局、卫健委2021年3月通报,济南、淄博、济宁、泰安、临沂、聊城、菏泽等七个市14个县(市、区)的8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欠缴2020年3月31日之前医药企业药款,要求加大清缴力度,及早完成清欠任务。
2021年11月,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开展医保直接向药企结算试点工作,对当地医保局的报道称,政策在当地实施半年来,已为14家药品耗材供应商直接结算药品耗材款1025.75万元,按时回款率达100%。
山东省要求,在2021年9月底前建立全省统一的药械结算监管平台,完成带量采购药品、耗材的医保基金直接结算、非带量采购药品耗材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自行结算在线监测功能开发;到2025年,正式推行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工作。
可能受益的药企工作人员正在观望,还得看看其他大省,江浙沪和河南一些人口大省接下来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