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在家长群体中知名度更高的“小天才”电话手表也曾被投诉——由于手表里内置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的游戏APP。说到底,问题也与监管有关。
黑猫投诉截图
市面上,除了学习机和儿童手表,类似早教机、作业灯、智能音箱等类型教育硬件,很多也都接入了大量第三方应用软件,针对教育硬件的监管其实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
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委员、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欣表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产品应用商城平台以及第三方APP均应对含有相关黄色、暴力内容的产品负责,平台既然针对特定用户群体设定,其责任势必更大于其他APP提供者。因此,平台对第三方APP进驻平台应尽审核义务,对监护人及使用者应尽显著告知义务,对未成年人防沉迷应尽合理审查义务。
从今年暑假看,政府对教育硬件的监管也在进一步加强。
7月18日,中央网信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其中特别提及将强化对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信息的内容管理,排查语音、视频等场景,全面清理违法不良信息。
除了政府监管,教育硬件行业标准也亟待确立,据业内人士表示,“小天才”一事为行业敲响了警钟,“未成年使用的产品,硬件合格是基础,硬件生产商必然还要承担起内容审查的重任。”
记者丨李宇欣
(来源:成都商报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