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河床
洞庭湖补水方可恢复生态系统
资料显示,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地跨湘鄂两省,湖泊面积2650平方公里,是长江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在维系长江中下游流域江湖关系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素有长江之肾之称。
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洞庭湖水体面积8月18日水体面积约为548平方公里,较2022年7月1日水体面积减少约66%。从卫星图上看,洞庭湖已“瘦成一道闪电”。
8月22日,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洞庭湖的水位7月底就退到往年冬天时的位置,水域面积明显减少,鱼类因为高温缺氧死了不少。由于退水早,湖底的草生长期提前,到冬天时可能会提前老了,将可能对以草为食的候鸟产生不利影响。另外,鱼类的死亡也可能会对候鸟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目前无法确定,有待进一步的监测。如果旱情持续发展,洞庭湖水位得不到有效补充,鱼类死亡的情况有可能加剧。
武汉高校一名从事鱼类生态学研究的教授介绍,洞庭湖今年遭遇极端干旱天气,鱼类的大量死亡会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产生较大的干扰。不过,这种负面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可以得到逐步恢复。
他分析,这主要是由于洞庭湖和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的大型通江湖泊,它们和长江一直保持水文连通性,在鱼类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对于洞庭湖流域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而言,应及时清除局部死鱼,避免水质变差造成疾病的传播与扩散。从宏观管控来看,最重要的工作是及时为洞庭湖等通江湖泊补水,提升水位以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