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手“龙麻子”逆行重庆火场36小时,知情人:他第一个骑摩托进山
龙杰继续向火线进发。一路上,他收获了数不过来的“谢谢”和“注意安全”,还有更多人回答他,“我们不需要,往里边送。”
行进两三公里后,遇到挖掘机在前面开路,龙杰无法再往前骑。他掉头回去,准备呼叫更多越野摩托车手来帮忙。
下山后,龙杰借了一名交警的手机,打电话给在山脚运送物资的越野车队队长王龙。
“龙哥,送不赢了(方言,意为已经忙不过来了),我们这需要增援,山里面还有几百人没有吃饭。”王龙回他,“等着,我上来。”
“龙杰是第一个骑越野摩托进山的,之前没有越野车进去。”王龙说,得知越野摩托可以帮忙,他马上在多个摩友微信群里发出消息,“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援。”
越来越多的越野摩托车向物资点集结,其他地区的摩友也纷纷响应。龙杰嘱咐王龙,山里路况不理想,需要驾驶技术好的人,“技术没那么好的就先不要来。”
他担心,要是车手技术不好,摔伤了,会占用救援人员的时间精力,“他们本来就已经很累了,我们来,是要保障他们的后勤,而不是让他们分心来救我们。”
进山、出山,龙杰来来回回跑了上百趟。水、饭、油锯、抽水机、消防水带……每趟五六十斤,背篓里的物资不尽相同,但每一个,都与扑灭山火息息相关。
▲龙杰和其他摩友夜间送物资进山。 视频截图
高温、尘烟与危险
连续运送近11个小时,22日深夜,龙杰终于坚持不住了。他感到头昏脑涨,身体出现中暑迹象。
龙杰停下摩托车,趴在车座上止不住地呕吐。因为在奔忙中顾不上吃东西,吐出来的只有喝进去的水。
同行的伙伴在短暂的等待中,拍下了这一幕。视频里,伙伴打趣他,“龙麻子,你这个发出去要遭笑话哦(方言,意为要被笑话)。”龙杰靠坐在摩托车上,喝了一口水,勉力笑着回道,“从下午1点钟干到现在,现在好多点了我都不晓得(方言,意为不知道现在是几点了)。”
高温是侵蚀体力的元凶之一。靠近火场时,龙杰明显感觉到蒸烤感,“皮肤像被火烧一样”。他曾数次路过火场一线,看着被烟尘熏得黢黑的救援人员神情专注地灭火,仿佛对高温无知无觉,他说不出的难过。
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更“拼”一点。他告诉志愿者,“多给我装些。”
地面干燥,冲坡上去,被激起的灰尘返扑而来,给摩托车手的视线造成困扰。而夜间,他们需要戴上头灯照明。灰尘一起来,几乎看不见路,车手们只能小心再小心。
体力不支是驾驶越野摩托的大忌,一旦力气不够,控车就会发生问题,车手容易摔车。而人跑累的时候,车倒了也扶不起来。龙杰自诩属于耐力好的,但一天跑下来,他的体力也基本透支。
龙杰不怕上坡,但在下坡时,面对一些近乎垂直的陡坡,他还是害怕冲下山去的风险,只得打起精神,谨慎地控制车辆。
但龙杰还是摔了。第一天晚上,他靠仅剩的一点体力强撑着,下山时速度快了些,路面满是浮土,轮胎抓不稳地面,车子出现了“死亡摇摆”,他连人带车翻在一边。
没来得及想太多,龙杰扶起车来继续往前骑。他说,很多时候已经顾不上想危险这件事,“如果想着的话,就不会一直送、一直送了。”
经过现实的“教育”,起初的“热血上头”也被理智驯服。这一次,龙杰又对志愿者说,“我少装点,多跑两趟,尽量别把自己弄伤了,免得给别人添麻烦。”
高温下的连续工作,也透支着摩托车的使用寿命。
23日上午,来回送了七八次物资后,龙杰摩托车的油门线断了。他只能下山后在原地休整,等待修车的师傅。修完后,他和自己的越野摩托车又奔忙起来,直到深夜。
▲8月23日上午,龙杰(图中)的摩托车油门线损坏,在等待修车师傅赶来的间隙,与几位正在休整的摩友合影。 受访者供图
做一个真正的骑士
8月24日零时起,北碚区歇马街道缙云新居公租房9栋被划为临时管控区域。因担心疫情封控,当日凌晨1点,龙杰和队长王龙决定从山上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