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排戴口罩”事件,探寻中国选手赴海外参赛的最优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选手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选择拥抱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如何应对新冠,则成为了一道难解的谜题。实践已经证明,现有的疫苗很难预防奥密克戎。而国外基本上都恢复如常,新冠病毒的变得防不胜防。即便是让我们的运动员戴着N95口罩上场比赛,也无法彻底杜绝感染,选手们总需要摘下口罩用餐和饮水,手臂以及其他身体部位也有可能接触到病毒。
我绝不认为,中国男篮在海外比赛期间出现了大面积感染的情况,是因为防疫措施不给力。以我们国家运动队的后勤保障力度,如果都做不到彻底防感染,我感觉基本上可以放弃做无用功了。
对于中国的运动员们来说,“躺平”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一旦在比赛赛前感染了新冠病毒,差不多一周左右的时间即可痊愈,并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比赛。当然,没有人愿意生病,生病也绝非好事。但从风险的角度来说,在大赛前感染后康复是风险最小的选择,总好过在比赛期间感染。何况,谁也无法保证你在比赛期间是“病毒绝缘体”。
其实,中国男排和中国男篮都已经为其他运动队“打了样”。既然千方百计地防范病毒,都无法做到零感染,反而不如勇敢去面对它。现在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都已经生龙活虎了(除了几个伤号),再次出现在世预赛的比赛中。这还不足够说明问题吗?
面对病毒,害怕徒劳无益;严防死守,也收效甚微。即便如此,“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选择题了。它一定不是最优解,但还有比这更优的解决方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