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36个!美国立法热情空前的荒唐真相
曼钦倒戈的逻辑很简单,这一法案包含了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大量援助和支出。而曼钦是西弗吉尼亚州的参议员,西弗吉尼亚是美国的煤炭大州,煤炭产量占到全美产量的20%,煤炭出口量更是占到了全美出口量的50%多。
曼钦自己,持有100万美元左右的煤炭行业保密信托基金,曼钦家族还有一家煤炭经纪公司。更不要说,在法案投票前夕,煤炭公司还对曼钦进行了游说与政治捐款。
张腾军曾经出版了一本学术专著《国会委员会与美国对华决策研究》,探讨国会决策因素及其对华影响。在这本书中,有两个词——国会议员的“狭隘的区域主义”和“个人主义决策思维”。曼钦,就是很好的体现。
此次《通胀削减法案》,也单独对曼钦进行了妥协——根据法案,联邦政府想要开发新的风能和太阳能,首先要放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此外,曼钦还希望给西弗吉尼亚州修一条天然气管道,他也赢得了加快能源项目审批的承诺。
一个法案里,需要满足多少个“曼钦”的想法呢?法案光去满足“曼钦”们的想法,又会偏离初衷多远呢?
法案本身有问题不说,在落实层面,同样是漏洞百出。
美国国会有权力成立调查委员会,设立特别检察官或者举行听证会,甚至是责成FBI等执法机关调查法案的落实情况。但这一般是在法案出现重大失败,需要问责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情形。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法案的实施情况,根本没有监管。这种自我监督,形同虚设。
就拿基础设施投资法案来说,它的总金额为1.2万亿美元。
据相关机构披露,有议员提议,从经济救助计划中挪2050亿美元到基础设施投资法案中。
经济救助计划总价值1.9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它有十分之一的钱,将会被用作他处。
这钱,多少花得有点不明不白。
经济救助计划中,还有一项支出3.86亿美元的计划,用于向17250名因疫情失业的退役军人提供为期一年的在线课程,以便他们可以尽快找到新工作。但一年多过去,只有397人找到了工作。美媒自己都评价,华盛顿经常在有效使用资金方面陷入失败。
无法监管,也让美国政客,更肆无忌惮地提一些满足自己政治利益的法案。
张腾军告诉谭主,缺少对法案落地的密切追踪与严格监督,只会让美国政客只考虑法案带来的社会轰动效应及其对个人政绩的加成,这也会导致法案的实际成效远低于预期。
每一个法案,都能“改变美国的历史”,都能“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样的口号,赚足了美国民众的眼球与关注,但在实施阶段,美国民众的获得感极低,反而加剧了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这也让美国的法案从提出到实施,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每一次,美国民众的期望都被高高抬起,最后,又重重跌落。
要知道,国会,作为美国的立法机构,这里通过的每一项法案,都将深刻影响每一个美国人。
这样严肃的工作,现在却靠噱头吸睛,形同儿戏。
200多年前,美国的创立者们费尽心思设立了这样一套制度,希望它能确保美国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与发展。
恐怕他们也不会想到,200多年后,美国议员们通过的一项项法案,让美国偏离了原本的轨道,驶向未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