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董事长入刑
据官网公开信息显示,青海银行原名西宁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7年12月30日,2008年11月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更名为青海银行,是青海省首家地方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唯一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目前,该行共有营业网点83家,职工1676人。
根据青海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该行资产总额1057.56亿元,同比微增0.92%,存款总额715.14亿元,贷款总额610.57亿元,均同比增长1.49%。
资料来源:青海银行2021年年报
该行2021年年报还提到,该行前十大股东中,有一半存在股权质押情况,且质押比例均较高。其中最高的是第七大股东苏州市相城区江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质押比例高达46.67%。第一大股东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质押比例也达到了39.68%。
资料来源:青海银行2021年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纵观该行近五年年报,不良贷款率偏高。特别是2018年,该行不良率突然大幅攀升至4.31%,较上年猛增2.36个百分点。此后三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49%、3.24%、2.95%。
但根据银保监会发布《2021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截至2021年4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73%。相较之下,青海银行的不良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2月,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对海东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青海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原巡视员、副局长王丽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决定对王丽执行有期徒刑18年,并处罚金110万元;涉案赃款、赃物依法没收,上缴国库。据悉,王丽在2009年至2018年曾担任青海银行董事长、行长等职务。
根据青海省纪委监委网站相关信息显示,王丽在任职青海银行董事长、行长期间,理想信念丧失,背离初心,背弃职责,政治上不尽责、不担责,作风上自行其是,工作上无视组织原则,生活上自我放纵,经济上贪欲膨胀,滥用职权,利用职务便利在贷款发放、工程项目建设、职工招录等方面,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非法收受巨额财物,严重污染破坏了青海银行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中小银行股权流拍屡见不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青海银行股权拍卖遇冷并非孤例,这在当下中小银行股权拍卖行情中,并不鲜见。
近年来,多家中小银行股权上架司法拍卖平台,在阿里拍卖平台搜索“银行股权”词条,显示近5000条信息,其中状态为“即将开始”的拍卖信息有近400条;京东拍卖平台的银行股权拍卖信息则高达8000余条,即使剔除重复数据,涉及的农商行、城商行、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仍不在少数。
然而,标的物虽多,竞拍结果却不理想,流拍如家常便饭,有的银行股权甚至被迫进入变卖程序。
在拍卖平台上逛一圈,近日流拍的银行股权标的比比皆是。8月8日,江西莲花农村商业银行863.15万股股权上架拍卖,1650万元的起拍价相较于2356.4万元的评估价已经打了7折,但仍因无人出价,于8月10日宣告流拍。浙江长兴农村商业银行491.73万股法人股权,起拍价1721.05万元,仅有400余人围观而无人问津,于8月7日一拍告吹……时间线再前溯,流拍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流拍“大军”中,既有不计其数的地方法人银行,也有兰州银行、中原银行等上市银行,甚至以往具有较高吸引力、冲击IPO的股份制银行,亦未能摆脱惨遭流拍的窘境。
以征战IPO数年的广发银行为例,该行一笔2236.27万股股权标的物,在今年6月至7月间,先后三次登上拍卖台,却无一例外流拍,三次起拍价分别为2.15亿元、1.72亿元、1.38亿元,依次折价2成。
资料来源:阿里拍卖平台
8月6日,该笔股权再以第三次拍卖的8折价现身阿里平台,起拍价已降至1.1亿元,相当于初始价的5成,可谓打了“骨折”,但无人问津的结局仍未改分毫。四次拍卖,围观的“吃瓜群众”从五千余人降至七百余人,价格一跌再跌,“氛围组”却散了又散。广发银行有发达地区、IPO种子选手等Buff加成,“大佬”的股权却仍然难觅“接盘侠”,这般愁云惨淡的景象,显得青海银行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