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员还选用了耐空间辐照的特殊包覆材料对钢丝绳进行保护,减小缠绕过程中的阻力、避免空间辐照环境对钢丝绳产生影响以及防止钢丝绳对航天服产生钩挂;同时采用了辅助排绳滑轮组引导钢丝绳排绳的设计方案,满足长寿命使用的要求。
照明灯:灯多了,照度有了充分保障
在此次直播画面中,人们可以清晰明亮地看到航天员的舱外操作。据航天五院解释,这是因为仪表与照明分系统为航天员带来了两台新的神器:云台照明灯。
空间站规划了舱外多舱段多自由度的动态照明为主、固定照明为辅的一体化、多层次、多维度照明系统。
据了解,随问天实验舱发射的舱外云台照明灯,具备全覆盖角度转动功能。该灯是空间站首次在轨应用的照明设备,通过多自由度转动机构以及投光灯光学系统设计,使得航天员出舱路径以及舱外作业点的照度得到充分保障,成为航天员舱外行走的“灯塔”。
舱外维修工具:升级了,出舱维修更加得心应手
由于发射时火箭对航天器的包络限制,相机抬升支架等舱外结构不能直接展开到位,需要后续由航天员出舱进行调整与维护。舱外维修工具就像航天员的“机械伙伴”,直接影响出舱任务能否顺利进行。
据了解,此次航天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舱外维修工具研制团队结合航天员以往的使用体验反馈,为舱外的电动工具进行了升级。
由于航天员身着厚重的出舱服,且只能单手操作舱外电动工具,设计师需要对每一个抓握、按压、旋拧操作进行反复研究以保证任务顺畅推进。出舱任务处于舱外复杂的真空和高低温交变环境中,舱外电动工具集电路、电机、电源、热控、机构等组件于一体,设计师需要保障所有组件正常稳定。
为此,该研制团队通过复核航天员在轨仿真位姿变化的每一个场景,精准定位舱外电动工具在轨应用的20余种温度变化工况,最终圆满完成舱外电动工具的设计工作。
此外,设计师还对舱外操作台的材质进行了更改,使得其质心降低、转动惯量有效减小;对安装端头进行了形状优化,便于航天员更顺畅地把舱外操作台插入工具箱的安装座内。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陈静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