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卖豪宅:不少业主打扮和村民一样,成交速度比小房子更快
毕业四年后,我和丈夫在中部省会城市买了人生第一套房,离我老家也很近。那套房子的租金,正好够还房贷,而我和老公继续在深圳租房、打拼。
又过了四年,我的小孩即将面临上小学,我必须得选择是回,还是在深圳买房留下。孩子幼儿园小班时,我会想,两年后快上小学了怎么选择。读中班时想,一年后怎么选择。那个节点一直悬而未决。对在深圳定居这件事,糅杂了很多情绪,一年买不到一间厕所,我有没有能力留下?
直到我在IT行业的收入翻了几倍,可以改善生活质量,从城中村握手楼搬到不远处的电梯房。当时租了17楼,那个小区景观很好,楼上可以看到周边一大片高尔夫球场、看到南山科技园的夜景,以及各大科技公司的办公楼。
这是我在握手楼看不到的景观。站在高层看夜景,让我觉得自己再拼一拼,也能在这个城市留下,我好像伸手能碰到。我立马决定卖掉在中部省会城市的房子,在深圳付首付买房,卖房到买房,前后不过一个月。
我有些朋友,在同样的情况下,选择回老家附近的城市。他们会觉得自己失败、不好意思提起。但我觉得,这只是一种选择而已,换一个城市生活,调整一下生活成本。
真正留在深圳后,我长达几年的压力全部释放、消散,反倒就是想着一门心思往前“奔”。之前的纠结、迷茫其实是最消耗情绪的。
在深圳打拼这几年,一半的时间是在城中村的握手楼度过。坦白地讲,就是因为我后来换了房子,住到了一个高层的小区,看到了这个城市美好的一面,而不是城中村里面的老鼠、蟑螂。
有天晚上,我和老公晚上散步,无意走到了一片别墅区,与我们住的城中村相当于仅一墙之隔。走出去第一感觉就是——城市里面竟然有青蛙和鸟叫。城中村只有吆喝叫卖声、炒菜声、夫妻吵架、小孩哭闹的声音。每家干了什么,你都能清清楚楚听到。
那片别墅是花园中建城市的建造理念,生态环境特别好,空气中是泥土湿漉的味道,别墅的阳台很大,从外面能看到主人种的大片花花草草。路都是弯弯绕绕、曲曲折折的,没有一条路是直的,曲径通幽、树荫繁茂,温度都要比其他地方要低个两度。
沿着那条路一直走,经过一段木质栈道,就走到了雁栖湖,湖岛上还有脖子很长的白鸟。栈道两旁有家广式茶餐厅,树上绑了很多蓝色小灯,像星星一样。你如果看过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那种一片蓝星星的景色。
雁栖湖旁边就是独栋别墅,按现在的市价,基本上都是两个亿起步,贵的可能四五个亿。茶餐厅坐着的那些客人在交流,感觉在这个地方人家可能谈的是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收购企业这些高大上的东西,自己好像跟这个环境格格不入。
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羡慕带点自卑,又有点自尊,好像还有一点不平衡。然后我和老公两个人一声不吭,走了一圈就回家了。当晚经过短暂的不平静后,我和老公都心想,免费的公共区域可以供我们普通人活动,周末可以带孩子去玩玩,算是一种共享资源吧。
几年后我转行卖豪宅,这条当初让我激动的“曲径通幽”路天天走,都走厌了。
【3】内心的满足感,和钱、房子大小的关系不大
其实我之前的工作并不差,港资企业,领导友善福利好,企业人性化,全英文工作环境,加班都是要申请才能加。但我还是育儿与工作难兼顾。
在大城市,怀孕九个多月还工作的比比皆是。生完孩子后,需要操心的事情更多,父母在老家有自己的事做,不可能丢掉所有事情来给你带孩子。其实那个阶段很痛苦的,哺乳期白天工作,牵挂着小孩,晚上睡不好,需要经常起夜喂奶。
我的小孩也不好带,照顾得很累。你一天只有24小时,一部分给工作,一部分给孩子,一部分给伴侣和自己的父母,自己呢?你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生活和精神都失控,不少职场妈妈应该都感受过。
我看到别人那么成功,我也很憧憬、很崇拜,那段时间我非常焦虑,到底要在这儿干多久?能够有什么样的发展?进了头部企业,然后呢?
当时已经没有人能够帮我缓解焦虑了,我就去找了心理医生。我想知道,我的焦虑是大部分的人都有的吗?我在职场和家庭中没办法平衡,为什么我在社会中这么渺小。医生给我的解答是,你这都不算什么,太普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