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学校周围售卖的盲盒,上小学五年级的泽泽第一反应是自己念三年级时极度羡慕的朋友鑫鑫。在三年级时,奥特曼卡牌盲盒如瘟疫般在低年级男生之间蔓延,稀有卡牌一时间成为了小男孩之间最炙手可热的玩具,也是男孩间的流通硬通货,几乎可以兑换一切其他玩具。而持有大量稀有卡牌的鑫鑫自然而然也成为了男孩们争相追捧的“孩子王”。
每逢放学,班内一大群男孩便会跟随鑫鑫来到学校门口的文具店,观摩鑫鑫的抽卡过程。“一群同学围着鑫鑫,抽到稀有卡的时候鑫鑫会把卡举得高高的,让大家都能看见”,这时泽泽总会两眼放光,争抢着挤到最靠近鑫鑫的位置,查看鑫鑫抽到的每张卡片内容。不过碍于零花钱较少,泽泽只有在考试成绩出色时才能得到妈妈的奖励,体验一回鑫鑫“孩子王”的感觉。
在这些小男孩眼中,抽到稀有卡牌不仅意味着可以收获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卡牌本身的稀有性似乎还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新一轮抽卡游戏中。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男孩小虎告诉记者,自己所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老板会以高价回收稀有卡牌,自己曾经抽到的一张卡片被老板以50元的高价回收。就这样,在循环往复的抽卡游戏中,小虎坚定地认为,自己购买的盲盒卡牌并非毫无用处,抽卡游戏更是一门可以赚钱的生意。
然而小虎的妈妈告诉记者,在小虎最痴迷抽卡游戏的那几年,孩子卖卡换来的钱远远抵不掉抽卡花掉的钱。另一位家长毛女士也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从5岁开始便沉迷于奥特曼抽卡游戏,每次出门,孩子都会要求买卡,如果不买孩子便会赖在文具店门口不走,“家里的奥特曼抽卡都能堆成山了”。
同时,在其他文具盲盒销售当中,商家的营销手段一样不落下风。在记者走访的北京几家中小学附近的文具店内,盲盒笔买6送1、集齐全部款式再赠送一支盲盒笔等销售标语时不时会出现在文具店内。
记者以进货商身份咨询一位义乌文具厂家时,对方告诉记者:“没有卖不出去产品,只有不会动脑子的商家。”
该商家以自己店铺中售卖的一款狼人杀盲盒笔为例,手把手教授记者营销技巧:“一套笔包括平民、狼人、女巫等共有九个角色,每支笔配套的还有身份牌,你可以在店里标明‘集齐九款免费赠送一盒,很有可能拆出隐藏款角色’,小孩子就会对这个隐藏款好奇,拼命搜集款式,甚至和同学交换,拉着同学一起来买,这生意不就源源不断了吗?你还可以告诉他们里面有精美身份牌,大家可以用卡片玩狼人杀游戏等等”。
在该商家售卖的几款盲盒笔中,最多的一款共有12个不同角色,以每支零售价10元为例,孩子要想集齐全部角色最少需要120元。
不过,由于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商家的这种营销行为很难被定性和规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在盲盒相关指引政策出现前,商家对于盲盒文具等盲盒产品的营销行为都属于正常市场行为,“只要明码标价,都是合适的”,但考虑到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盲盒卡牌、盲盒文具等本身又带有博彩性质,孩子购买盲盒时很容易带有赌博心态,进而沉迷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则表示,文具店引导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费是不道德的行为,没有肩负起成年人应尽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责任。根据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规定,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绝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以上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均需要由法定代理人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
━━━━━
盲盒中三无产品泛滥,普通文具套上盲盒价格暴涨数倍
在一众精致外壳的包装下,文具盲盒内产品的具体样貌不得而知,据记者采访,甚至有孩子花费90多元在线上购买盲盒,结果发现盲盒内产品价值远低于售价。
除了买了吃亏和上当,一些文具盲盒内的产品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百荣商城四层晨通文具批发店铺中,记者走访发现店铺内一些文具盲盒盒身并无产品执行标准、厂家、厂址、材质等相关标识,例如一款名为“星戴露”的盲盒福袋外包装除卡通人物、品名、型号和商品条形码外,再无其他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