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苹果是我学会了确立原则的地方——事情做到位了吗?事情做得够好吗?这也是我心目中设计的真正意义。不过我更懂得了如何在面对紧张、煎熬、永无止境的压力时厘清思路、组建团队。比如,我们用iPod颠覆了世界,占据了超过85%的市场份额,但是手机世界开始对iPod业务产生威胁,这逼着我和我的团队不得不自我颠覆,决定去“自己打自己”。
iPod最重要的贡献,是它作为iPhone诞生的催化剂。/视觉中国
不用害怕去颠覆那些曾经让你取得成功的事情,因为如果太沉迷于保护这些“成功”,那就会衰落、溃败,甚至死亡。要做真正差异化事情,你就需要有创造性的张力和创造性的冲突;如果不这样,你将不会得到更好的结果,事情会被变得更加从众,然后就是取悦每个人。
令人上瘾的社交媒体
做得太过火了
新周刊:你自己也是一位创业者,过去也有过几段创业失败的经历。
法德尔:其实创业就好比是在学走路,谁都会在学走路的时候摔过跟头。但只要成功迈出第一步,你的父母和家人肯定会说“噢,他成功走了第一步”“再试一次”“继续走下去”之类的话,来鼓励你去迈出第二步。
创业也是如此。如果你在做一件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事情,首先一个事实是:你有可能会失败。但你必须学会接受失败,因为失败是有意义的事情,它会继续去帮助你实现你认为具有创新意义的事物。
无论做哪一行,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信念与想法,“当我在做一些新的不同的事情时,失败是可以接受的”。实践、失败、学习,其它的自然会跟着到来。当然,假如有一天你突然意识到自己根本不知道在做什么的时候,你就需要找一个你可以拼尽全力努力工作的地方——到底想和谁一起工作,想学到什么,想成为谁。
失败是可以接受的,无论做哪一行。/《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新周刊:也就是说,我们人生阶段中是会选择不同的人作为榜样的。
法德尔: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过不同的榜样,比如我的祖父、我在通用魔术工作期间的那些伟大的同事、苹果前董事比尔·坎贝尔(Bill Campbell),等等,当然也包括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历史人物。我喜欢那些有故事的人,因为通常来讲,最成功的人是那些拥有最不寻常背景的人。
人类是很出色的学习机器,很多故事也常教导人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或“站在我们祖先的肩膀上”,这句话是有原因的。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寻找那些正在做伟大事情的人,试着把他们的启迪变成自己的驱动力。
所以我们需要那些值得崇拜的偶像,但不是只是单纯地去崇拜,而应该更好地去理解他们带给你的启迪,并努力内化成实践。
新周刊:回到科技层面上,你怎么看现在的社交媒体带给人类生活的变化?
法德尔:我愿把这些社交媒体归结为“上瘾产品”。不得不说,我们在制造这些“上瘾产品”上做得太过火了,我们的社交方式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很多人整天把智能手机拿在手里,和它们一起入睡,再和它们一起醒来。
其实我并不希望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屏幕,因为那样我们就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尽管因为疫情,我们彼此间产生了许多这样的屏障,但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彼此流露情感的时候。说实话,看着别人的眼睛,想看到、感受和审视他们的灵魂并建立关系,比通过Zoom来开视频会议要好太多了。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比隔着屏幕更有真情实感。/《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我们说“创新永远不会止步”,但假如越是让科技介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世界上就会有越多的东西退化,就会有更多的人在网络上匿名发布传播恶意,或者做一些与社会相悖的事情,最终有可能会迅速摧毁和毒害我们的社会。所以,我们需要确保我们在科技和现实社会之间取得平衡,毕竟我们是人,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实习生林婧妍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