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货币保卫战”持续升级:1.2万亿美元外储也救不了日元?
美国财长耶伦曾在7月表示,日本、美国等七国集团成员国应该让市场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只有在罕见和特殊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干预汇市。
“美国不会支持日本干预,”索尼金融集团首席经济学家Masaaki Kanno指出,“美国对强势美元感到满意,因为它帮助消除了一部分的通胀压力。简单的解决方案是日本央行加息,但日本央行拒绝这么做,因为缺乏可持续的通胀,日本其实正作茧自缚。”
“弹药”紧张:亚洲“货币保卫战”花钱如流水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不仅日本将面临着是否应干预汇市以稳定日元的苦恼,整个亚洲地区的政经决策者们都面临着强势美元威胁下,亚洲“货币保卫战”升级的考验。
渣打银行的数据显示,亚洲新兴市场(不包括中国)一项受到密切关注的衡量外汇储备充足程度的指标——-一个国家可以用其持有的外汇储备支付多少个月的进口额,目前已降至了约7个月,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要知道,在今年年初这一数字约为10个月,2020年8月时曾高达16个月,这表明亚洲新兴国家捍卫本国货币的“弹药”储备正在逐渐枯竭。根据渣打银行的数据,目前外汇储备约可满足印度九个月的进口需求,印尼为六个月,菲律宾约为八个月,韩国为七个月。
渣打银行驻新加坡的东盟和南亚外汇研究主管Divya Devesh上周表示,“形势恶化表明,未来各国央行为支持本币而进行的干预可能会更加有限。总体而言,我们预计各国央行的外汇政策将变得不再那么具有支持性。”
另一项机构数据也显示,年内泰国外汇储备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下降最大,其次是马来西亚和印度,这预示着它们是年内干预汇市力度最大的几大国家之一。今年印度和泰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分别减少了约810亿美元和320亿美元。韩国外汇储备减少了270亿美元,印尼减少了130亿美元,马来西亚减少了90亿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美联储激进的紧缩政策刺激更多资金回流美国,亚洲新兴经济体央行年内一直依赖外汇储备来保护本国货币免受美元升值的影响。汇市干预行动放缓的任何迹象,都可能进一步加剧亚洲货币的贬值,许多亚洲货币最近已陆续触及了纪录或多年低点。
瑞穗银行驻新加坡的经济和战略主管Vishnu Varathan表示,“以目前的烧钱速度来看,泰国仍然令人担忧,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也是如此,甚至此前情况相对较好的马来西亚也变得更为危险了。”
除了日本外,不少亚洲经济体近期也加强了对外汇市场的管控。印度央行行长沙克蒂坎塔·达斯就表示,该机构几乎每天都在监控货币市场,而韩国央行也表示将采取积极措施稳定韩元汇率。
“他们正处于两难境地,”Varathan称,"美元走强、经济衰退风险以及因外源性价格冲击而加剧的通货膨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意味着,亚洲新兴市场央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最严重的风险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