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专科生月薪低于5000元,职业发展“天花板”如何打破
今年是首届高职扩招学生的毕业之年,自2019年以来,高职(专科)院校3年累计扩招413.3万人,在疫情对就业产生不利冲击的环境下,有效服务了“六稳”“六保”的目标。
针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这一社会关注的重点,前程无忧面向应届/在校专科生发起调研,以了解职业教育人才(专科)的求职意愿、职业和方向、求职进展、雇主偏好等。
调研结果显示,与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相比,专科生预期薪酬达成率较低,六成以上专科生实际月薪在5000元以下。超过三成的受访专科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优先选择是“继续深造,专升本”,专科生就业仍面临结构性不匹配和可竞争机会少等难题。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第一财经表示,在职场中,专科学生面临着所谓“第一学历”的歧视,建议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破除学历歧视门槛,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专科生继续深造的渠道,打破专科学生的职业发展“天花板”。
专科生最想去的前三个行业
9月14日,教育部发布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高职(专科)招生552.58万人(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45.20万人),同口径比上年减少18.03万人,下降3.16%;在校生1590.10万人,比上年增加130.55万人,增长8.94%;毕业生398.41万人,比上年增加21.72万人,增长5.77%。
前程无忧发布的这份名为《职业教育人才(专科)求职意向和状况调查》(下称“调查”)称,近六成受访专科毕业生选择优先就业。软件/网络服务、多元化、计算机/消费电子/电气是受访专科毕业生择业最倾向的前三名行业,国企和事业单位不出意料地成为就业首选,分别占比67.5%、52.4%。
受访专科毕业生认为,“学历太低,企业要求最低本科”“求职时实习经历欠缺”“目标企业/行业竞争力太大”是影响自身求职结果最重要的三项因素。而薪资待遇、通勤距离、职场发展是受访专科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最先考虑的三类衡量标准。
同时,专科就业过程中,“机会多,但适合的不多”“机会少,不知道适合什么类型工作”是受访专科毕业生面临最多的状况。所在院校处于一线城市的受访专科毕业生明显感受到,就业机会多,但适合的不多,或是有喜欢的工作但是能力不够。二三线城市的受访专科毕业生则普遍认为,求职机会少,在求职中并不受雇主欢迎。在机会少、难就业的现状下,超过八成的受访专科生愿意接受第一份工作是非正式就业(灵活就业)。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结构错配、扎堆竞争是专科生就业难的主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据教育部信息,全国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75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尽管如此,专科生就业仍面临结构性不匹配和可竞争机会少的难题。
调查显示,从岗位目标来看,非专业技能类的受访专科生把主要关注点放在了基础运营类、新媒体类、市场推广类、人事/行政类等门槛较低、专业限制较少的岗位上。但从整体就业市场的需求来看,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趋势驱使所有行业的企业都往“高科技属性”靠拢,数据类、算法类、产品类工作成为新增招聘主需,生产类、市场推广类岗位进一步缩减,专科生在岗位选择方向上与市场供需仍有错配。
冯丽娟认为,面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的变革,职业教育(专科)院校也应在产教融合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行业发展、产业变化、技术创新的能力。
中华职业教育社编写的《中华职业教育发展评价报告(2022)》显示,各地职业院校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紧盯“卡脖子”技术“最后一公里”,聚焦芯片制造、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国防军工等先进制造关键领域技术问题,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协同技术攻关,促进关键技术的落地应用与推广实施。
姚凯认为,在职场中,专科学生还面临着所谓第一学历的歧视,官方意义上,并不存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但在很多单位招聘、晋升、选拔等过程中都会考虑第一学历,建议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破除学历歧视门槛,做好平等就业的正面引导宣传,加大对职业技能人才的支持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