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复星6500亿负债后,郭广昌还有更重要的事
“摸底风波”之后,冷静看待复星系债务结构。
作者 | 蒲肃
来源 | 债市观察
针对彭博社日前发布的《中国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和部分国企摸底与复星系企业往来敞口》报道,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9月15日上午再发微博称,“周二,彭博新闻社的一篇所谓‘监管部门要求摸底复星’的报道严重地背离了事实,在境内外大范围传播后,严重误导投资者,引起市场异常波动,对复星的企业正常经营和声誉造成重大影响。”
郭广昌还提到,“我们已经公开回应表示,经多个渠道向监管机构求证,绝无此事。但彭博新闻社始终无视事实,不愿给予更正和澄清。”
目前,复星已经决定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坚决捍卫复星的一切合法权益。
事实上,随着复星国际(0656.HK)在8月底发布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以及近期陆续减持相关公司股票后,关于复星债务问题的相关报道就开始逐渐增多,其中彭博社的报道更是引发广泛关注。
在复星集团、郭广昌先后回应后,9月15日,复星系港股上市公司如复星国际、复星旅文(1992.HK)等股价上涨,但旗下A股上市公司仍普遍下跌。
6500亿债务分解
对复星国际的整体债务情况,讨论最多的是总负债超过6500亿元,负债规模很大。但一家公司的债务情况是否安全,不能只看数字,而要看债务结构。
复星国际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显示,公司平均债务成本4.5%,去年同期是4.4%,2020年同期是4.72%,债务成本相对比较稳定。
梳理发现,复星国际从2019年之后,就将债务成本降到了5%以下,这个水平如何衡量呢?
去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时曾提到,2021年前9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5.3%,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降到了4.74%。
以这个角度参考,在国内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中,复星国际整体债务成本两年前已经率先降到目前的业内水平。
再分析下复星国际的债务结构,总计约6500亿负债中,流动负债合计3754亿元,非流动负债合计2757.6亿元。
接近复星国际的人士分析称,在上述流动负债中,有三项债务需要区别,分别是“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未到期风险准备金”,这三项对应的是复星国际的保险业务板块。简单来说,是为了应对未到期或未偿付的保险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暂时计入”流动负债。
来源:复星国际上半年业绩报
这三项准备金合计约401亿元,和计息借款融资是有区别的。
在流动负债中,最需要注意的还是“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和“应付贸易款项及票据”,分别约1236.92亿元和209.61亿元,很多企业债务危机都是从这两项负债中出现。这两项数据,前者比2021年财报上的数据增加了约184.65亿元,增幅约17.54%;后者则减少了约4.45亿元。
目前来看,复星国际上半年现金及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为1176.5亿元,相比2021年底增加了约208.7亿元,未使用银行信贷总额约1513.05亿元。
从债券市场上看,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复星国际共有8只美元债、2只欧元债存续,按9月15日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331.39亿元,其中1年内到期约191.57亿元;
另据“经济观察网”援引根据中金公司6月底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23日,复星系6家境内发债主体存续债券共53支、合计余额528.5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21只,合计197.3亿元。
以上合计,复兴国际在未来1年内将有约388.87亿元境内外债券需到期偿还。
现金流安全,对整个复星非常重要
几年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曾对媒体公开表示,相比负债规模,更关心企业现金流是否健康,对企业来说,负债不是致命的,现金流能否持续才是最关键的。
这对复星集团而言同样适用,据WIND数据显示,复星国际2021年三大现金流量近三年来首次全面出现负数。虽然复星系部分上市公司仍贡献了平稳的正向现金流,但并表后却出现负数,这值得复星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