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部及邻区,平均热流为(60mW/m2)(汪集旸等,1988;胡圣标等,2001)。热流资料显示中生代末、古近纪初裂谷发育阶段古热流达80mW/m2(汪集旸等,1988;胡圣标等,2001),新近纪以来岩石圈热状态逐步衰减,降到目前所观察的63mW/m2。
朝鲜半岛的热流值变化范围为46~134mW/m2,其平均值为70mW/m2。
因而,全球的热流值为21.28兆焦/平方米·秒至304.6兆焦/平方米·秒的范围内,全球的热流平均值约为59.6兆焦/平方米·秒。
由于地球的热流是24小时持续的流动,因而可以转换为每年的热流总量:
全球的地心能的热流平均值约为1.88乘10的9次方兆焦/平方米年;
全球地心能的热流值最小为:0.67乘10的9次方兆焦/平方米年
全球地心能的热流值最大为:9.6乘10的9次方兆焦/平方米年;
因而,以全球的地心能的热流平均值与太阳能年辐射量相比,地心能每年每平米传输的热能是太阳能的186507倍,其最低为66468倍,最高为287081倍。
简而言之,按照每年每平米比较,地心能比太阳能的能量约高19万倍。
比喻而言:如果太阳能是在沙漠中取水,那么地心能就是在大海中取水。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具体的使用情况:
地热能开发主要的技术在于地供暖、洗浴等低温热利用,主要是的技术是地源热泵技术,将地热作为热泵的热能的提供方,然后再使用电力,将热能的温度提高,用于供暖和洗浴。
通过这种技术使用的100-200米深度的地热,因而,其经济性完全可以使得用户可以接受。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地热发电仅仅为0.5%。
根据2020年世界地热大会的统计,2020年直接利用地热能的国家/地区有88个,全球地热直接利用折合装机容量为1.08亿千瓦。2010年以来,全球地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全球地热发电装机容量16GW。截至2020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2799.1GW,地热发电仅仅占0.5%。
地热发电主要是采用地热的热水以及在热干岩中存储的热能。地下的热水受到资源的限制,因而,只有很少的资源可以开发利用。热干岩的开发受制于技术、经济性和安全性,因而也难以利用此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发电。

中国的地热的长期规划,将热干岩作为主要方向。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地心能与太阳能的比较优势:
1、距离:地心能比太阳能近23481倍
地心能的热源与地表距离6371公里,而太阳能与地球的距离是149600000公里,从距离上看太阳能比地心能远2348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