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号工位就是为曙光一号准备的
在飞船研制的同时,我国又在全军1918名飞行300个小时以上的飞行员中,选拔出215名初级候选人,再经过第二阶段的选拔,剩下88名候选人,并最终确定了19名待训航天员的候选人,他们很早就参与了飞船的设计和体能的训练。今天我们看到“714”工程的不少照片,就是他们留下的。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代航天服
而“714”工程的目标,是在1973年先让无人飞船上天,1974年发射首艘载人飞船,后来载人飞行时间改为1979年,并一再推迟到1985年,最终由于国家综合国力过于薄弱,我们越研究越认识到载人航天的复杂性,因此在1971年,“714”工程和“曙光一号”飞船被下令暂停并最终取消。

曙光一号最终下马
不过,“曙光一号”飞船的部分成果,被应用在我国返回式卫星上,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绕地球47圈后,于11月29日按预定计划成功回收,这也算是我国早期载人航天梦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实现了吧,特别是这颗被命名为“尖兵一号”的卫星,从外形上看起来就是“曙光一号”的缩小版,也算是圆梦了。

尖兵一号返回式卫星
细心的朋友一定发现了,我国每次发射载人飞船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曙光明白”,他负责与航天员进行直接沟通和交流,一般由长期和航天员一起进行地面训练的教员担任。这个“曙光”岗,就是为了纪念“曙光一号”飞船而命名的,“曙光一号”就是我国载人航天和所有载人飞船的“教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