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小行星带来说,根据目前的观测结果,其间分布着至少50万颗小行星,但由于它们分布区域的宽度,达到1.5个天文单位,再加上所有小行星的总质量很小,只有月球质量的二十五分之一,而且主要集中在几个质量较大的小行星体上(比如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等)。

因此,换算下来,在这么广阔的区域内,大约3万亿平方公里的范围中只有1颗小行星(以太阳系黄道平面为衡量标准,垂直方向上不考虑),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的平均距离,将达到100万公里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大家心里可以估算一下,地球的直径从1.2万公里,如此广阔的“空隙”,要是碰上一颗小行星,才算“中了大奖”了。

而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虽然拥有的小行星数量更多,达到100万颗以上,但是它们的分布区域范围更广,绵延宽度达20个天文单位以上,而且个头更小,在这里两颗小行星之间的平均距离,将达到上千万公里,探测器要想撞上它们几率就更加渺茫了。之后旅行者1号所要穿越的太阳系奥尔特云,星际物质密度更低,个头较大的天体之间距离更被拉大,要是撞上它们,无异于像在一片沙漠中寻找到一粒沙子般困难。

综上,旅行者1号在发射后40多年里,在行进220亿公里的漫长旅途中,没有发生碰撞事件,主要是因为和小行星相撞的几率太小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之前在太阳系内部没有被大型天体所俘获,主要是人类“精确制导”的结果。

旅行者1号目前的电池电量已经快要消耗殆尽,也早已与地球失去了信息联系,在宇宙深空中飘荡的过程中,它虽然受到小行星撞击的几率非常低,但也会时刻受到稀薄太空气体和星际尘埃的影响,至于它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最终会飞到哪里,我们人类将不得而知,只能默默地祝福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