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工业能力,人类已经成为当下主宰着流淌地球和活地球的力量,也只有人类自己,才拥有在当下做出改变的能力。
过去的45亿年,地球经历过许多环境的变化,但这与你我无关。此后的亿万年,任它天翻地覆海枯石烂,那些过于遥远的变化同样与你我无关。自然会抹去它能够抹去的一切,在起起落落中找到一个自己存续的位置。
只有当下和未来,只有今后的100年、200年,与你我有关,与后代有关,与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万物生灵有关。
在人类活动引起的短期环境冲击面前,它们与我们都是受害者,现下的活地球是最大的受害者。
所以,地球到底需不需要人类保护?
当然需要,而且人类也有这个能力,缺少的只是行动的勇气,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公正,和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科学家认为,根据模型数据预测,人类如果仍然一意孤行不加改变的话,结果是非常危险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人类活动的暂停让情况有所好转,但仍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科学家发现,疫情所造成的交通停运和消费下降也远远不能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扭转人类面临的危机需要依靠制度上的改革,要跨越政治障碍。大规模的气候行动迫在眉睫。其中,首要的是立即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甲烷。
然而,气候问题并非是独立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只是地球“病症”之一。科学家认为,缓解气候危机不应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仅解决“症状”。而是要从根本上给地球“减压”,停止对地球的过度开发。比如减少对自然栖息地的破坏、降低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风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需要注意的是,只要人类对地球系统继续施压,任何尝试补救的措施都只能是重新分配这种压力,治标不治本。
为了解决根本性的过度开发问题,科学家呼吁在五个领域进行变革:
- 能源方面,淘汰化石燃料,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
- 减少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黑煤烟、甲烷和氢氟碳化合物
- 恢复保护地球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
- 食物方面,转向以植物为主的饮食,减少食物浪费,改变现有农业种植方式
- 经济方面,从追求无限的GDP增长和富人的过度消费转向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其中价格反映商品和服务的全部环境成本
科学家呼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快速响应,新的新的气候政策应该成为疫情恢复计划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必须以一种共同的紧迫感、合作感和公平感,作为一个整体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保护当下的地球,不仅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未来,因为要完蛋的并非只有我们,还有那些正在受到快速环境变化影响的动植物。
保护当下的地球,不是保护这颗宇宙里的巨大岩石球,而是保护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其他的表面圈层);
保护当下的地球,既是保护与我们一起活在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也是保护当下可以感知到的人类世地球,是保护每一条溪流,每一口呼吸,每一朵盛放的花儿,和每一只远方的生灵。
是要“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还是要为子孙后代的福祉、万物生灵的生存做出更加科学、理性、负责的抉择,这个选择题,你有答案了吗?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