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飞行任务中,每个过程都存在一些风险,其中发射阶段以及返回地球阶段的风险系数是最高的。当然在太空中飞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说在近地轨道飞行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太空垃圾。在人类航天史上就曾经出现过各种事故,有一些事故是飞船在发射升空的时候就出现了,有一些事故是飞船在近地轨道飞行时才出现,也有一些事故是飞船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才发生。对于航天员来说,飞船返回地球的过程其实是很刺激的。
因为飞船在返回地球之前,一直环绕地球飞行,飞行速度达到或者接近7.9公里每秒,这时候飞船内就处于失重的状态,这也是飞船内的航天员和物体会漂浮起来的原因。在这样的状态下航天员的身体可以说是没有任何“负担”,不需要像在地面那样对抗重力,完全放松。但是当飞船返回地球时,首先就是要找准一个时机把飞行的速度降下来,把飞行高度降下来,然后再入大气层。
王亚平回忆飞船返回场面
由于地球有一个浓密的大气层,海拔越低压强越大,当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时飞船内航天员的感受很强烈,随着飞船高度不断下降,飞船受到的空气阻力会越来越大,航天员需要承受的过载也会逐步加大,整个返回的过程需要承受十几分钟的过载,还会有一些震动和噪声,感觉返回舱会被压得“咯吱咯吱”响。
王亚平在回忆飞船返回地球的惊险过程时就提到了这些感受。透过飞船的舷窗,航天员会看到飞船的外面被烧得通红,还能听到火燃烧的呼呼声,感觉就和《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的那种感觉。当然,和《西游记》中的炼丹炉不同,飞船返回舱内的温度并不会很高,很舒适。
飞船在返回地球之前的飞行速度极快,由于地球有浓密的大气层,所以当飞船进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飞船外部的温度就会急剧上升,一般都可以达到上千摄氏度。虽然飞船经受上千摄氏度的灼烧,但是由于飞船的外部有特殊的防热涂层,飞船表面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飞船外部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这些烧蚀材料就会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从而达到控温的效果,飞船内部的温度一般不超过30 。
长达183天的太空飞行就像是一次颇具科幻质感的太空生活实验,在谈到出舱任务时,王亚平称站在机械臂上零距离拥抱宇宙时,空间站在不断环绕地球飞行,眼前的景色不断朝后翻滚,那种感觉就像在“腾云驾雾”、“太空冲浪”。
恢复“地球人模式”很开心
王亚平还曾经分享了从太空回到地球生活的一些体会。由于神舟十三号飞船的飞行时间长达半年,在太空中生活这么长时间,航天员们早就已经使用了外太空失重的环境,所以当航天员乘坐飞船返回地球以后,一开始会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情况。比如说王亚平就表示刚刚回来的时候,喝完水害怕杯子“漂走”,总是想要把杯子“粘”住;在给别人递东西的时候也总习惯像在太空那样直接让东西“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