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排除了一种可能后,杨利伟将视线对准了舷窗,他认为或许是漂浮在太空中的太空垃圾与飞船船体发生了碰撞,从而发出异响。
舷窗之外,是浩瀚无垠的深空,那里是无尽的黑暗,只有偶尔透过舷窗的太阳光,告诉着你身处何地。
一段时间后,杨利伟并没有看到任何物体飘过,在对神舟五号所处的轨道高度进行分析后,这种可能也被排除。
多方检查未果后,杨利伟始终没有找到声音的源头,但敲门声依旧在持续,直到大约一个小时后,才渐渐隐去。

声音消失后,杨利伟也没有执着于找出声音的源头,而是继续在地面指挥的协助下,完成绕地飞行任务。
当飞船进入绕地飞行的第14圈时,地面指挥传来指示,杨利伟即将返途。
10月16日清晨6时左右,神舟五号开始返途,杨利伟坐在返回舱内,静静待等待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时刻。
在返回途中,返回舱在大气层中的一定高度区域内,与地面的通信会中断一段时间,这个区域被称为“黑障区”,这是因为舱体在高速下落时,与大气层发生摩擦,外壳温度会飙升至上千度。

在这样的高温下,舱体表面的放热材料会发生电离,在飞行器周围形成一层高温电解质,从而使通信使用的电磁波被发射或严重衰减,致使通信中断。
可以说飞船在返程途中,最大的考验就是穿过黑障区,杨利伟乘坐返回舱穿过黑障区,大约耗费了5分钟的时间,穿越黑障区后,返程就接近成功了。
当返回舱到达一定高度后,降落伞顺利打开,舱体的下落速度逐渐降缓,直到在清晨6时23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经过后续的一阵采访等活动后,杨利伟便将在太空中听到的敲门声一事,告诉了相关的科研人员,试图得到解答。

针对杨利伟的疑问,科研人员也没能当场给出答复,而是着手进行了研究探索。
在后续的时间里,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通过推测,模拟出了多种敲门声,再让杨利伟前来分辨,但是无一例外全部被杨利伟排除。
在这期间,科研人员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过可能产生敲门声的原因,比如设备故障,零件脱落等,但都没有被证实。
有人提出,这种声音是无线电干扰而发出的,但由于没有实质证据,这一说法也仅仅是停留在可能的层面。

事实上,宇航员在太空中听到异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69年时,阿波罗号上的宇航员就在太空中听到过类似的异响。
按照当时宇航员的说法,这种异响类似敲门声,时断时续,前苏联的宇航员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种种情形表明,这种异响并非是偶然,而是在太空的特定条件下,飞船发出的声音,但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才会发出类似的敲门声,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神舟五号载人任务取得成功后,我国于2005年10年和2008年9月先后发射了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船,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陆续进入太空,其中翟志刚更是出舱,完成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在他们归来后,也曾向科研人员表示,在太空中曾听到了与当年杨利伟一样的敲门声,这一现象让科研人员再次关注起对敲门声的研究探索。
研究人员结合几位宇航员的口述,再次通过实验模拟了声音,但是仍然没有查明该声音的来源,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两种最有可能的假设。
第一种假设是,飞船船体在太空中,由于太空中的温度非常低,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零下几百度的超低温中,而飞船的内部则是零上二十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