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我国的登月工程,始于1克月球的土壤样本吗?
这件事情还要从上个世纪70年代说起,尼克松的访华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当时的我国,才刚刚发射了第一枚卫星。
而美国在那个时候,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阿波罗计划的所有登月。
美国赠送给了我国1克月球土壤的样本,正是这1克月壤,拉开了我国登月工程的序幕。
0.5克的奇迹
这1克月壤不能完全用于研究,科学家们将其掰成两份,一半用于放置在博物馆供人们观看,另外一半用于科研。
在那一刻,我国的科学家才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分钱用”,因为真的太稀少了。
科学家利用这0.5克月壤,发表了上百篇论文,从中得到了很多线索,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月球。
因为美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直接近距离观察月球的国家,有很多资料都掌握在他们手里,而他们选择公开得很少。
虽然外界都在盛传美国选择隐瞒是因为什么外星人、收到警告等等,其实真正的原因,恐怕是美国想要独享月球。
因为他们通过阿波罗计划带回来的月壤足足有380多千克,研究的范围比我们多。
在月球的土壤里发现了氦-3,这是一种很好的核聚变原料,可以进行聚变反应,是未来核能的关键。
月球含有的氦-3有100多万吨,人类只需要100吨就能完成一年的发电KPI,人类可以再续1万多年。
这可是非常重大的资源,那个时候的美国可以说几乎是独享,因为只有他们有能力让人去挖土壤回来,苏联都做不到宇航员登月。
而对于当时连载人航天都没有完成的中国来说,登月仿佛是天方夜谭。
然而,我们的科学家们没有放弃,0.5克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它还可以分为0.25克、0.125克,继续分下去,可以进行很多研究。
我国在这样逆风的开局中,展开了自己的登月计划。
嫦娥奔月
嫦娥是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都认识的神话人物,也是我国文化里面的月亮女神。
科学家们浪漫起来才是世界顶级的,我国将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计划”,用于发射的火箭叫做“嫦娥”,而登上月球的探测器叫做“玉兔”,未来在月球上建立月球站叫做“广寒宫”。
通过当年美国送的1克月壤,我们模拟出来月球的表面环境,并且找到了一个着陆的地点,这个地点是美国没有踏足的地方。
这个点将作为日后的研究方向,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电脑模拟出来的,我们需要的是月球真正的全景图。
于是2007年,嫦娥1号成功进入月球的轨道,对月球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我国拥有了第一张国产月球的照片。
嫦娥1号的全方位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