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晋江豪门联姻那些事:学生时代父母就认亲家,有钱人的选择很有限
晋江人的豪华婚礼时常冲上热搜,民间传闻此次丁思榕婚礼的彩礼高达18亿。在晋江人的观念里,普通富裕家庭动辄上百万的彩礼和嫁妆筑起了一面高墙,围墙外的人进不来,围墙内的人只能自行消化。如果对方没有足够的彩礼迎娶晋江女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入赘”。
出国留学、归国继承家业、担任集团投资部操盘手……继承者们的人生轨迹也几乎完全重合。刚刚订婚的周力源堂兄周士渊,自2010年英国留学归来后,就被安排进家族企业,一路从基层采购员干到七匹狼控股副总裁。
与之相似,安踏大公子丁思榕曾就读于英国考文垂大学广告营销专业,与妻子王智卓是大学同学,归国后,丁思榕接管了福建安踏投资有限公司。担任公司监事的是其堂妹丁斯晴,她的婚礼也是丁家近两年又一桩喜事,结婚对象是八马茶业的大公子王焜恒,丁斯晴长期在海外念书,与老公的结缘也始于学生时代。
宗亲会,一张庞大的社会网
晋江富豪圈的抱团,源于当地根深蒂固的宗族文化。
在晋江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隔几百米就会出现一座祠堂,有的伫立在人来人往的烟火闹市,有的藏匿于乡镇小巷,它们构成了这座城市的骨骼。一腔孤勇闯天下的晋江商人们,同样渴望落叶归根,祠堂成为他们回望故里的精神图腾。
晋江随处可见的家族祠堂 图源:时代财经摄
晋江人的一生离不开宗祠文化,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延续香火等重大人生时刻无不与祠堂联系在一起。数据显示,晋江拥有上百个姓氏,称为“家庙”“祠堂”“小宗祠”的宗祠近500座。
陈埭镇聚集了丁氏族人,人称“万人丁”。时代财经注意到,离镇政府不远处,贴着一张绯红色的纸张,用毛笔注明了捐赠人员名单,包含39个名字,金额从1万元到30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镇上的一所养老院。丁氏祠堂的捐款表中,亦出现了安踏、特步、361度、乔丹等体育品牌。可以说,晋江富豪们的交集离不开宗族祠堂。
乡绅们的捐款名单贴在镇政府附近 图源:时代财经摄
网约车司机朱伟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两年前,朱氏祠堂面临扩建修缮的棘手问题,要求所有男丁至少捐赠5000元。整个宗族加起来有100来号人,一次募集的资金就超过上百万元。
“大家都不含糊的,祠堂是家族的灵魂,私宅可以拆迁,没有了族谱和祠堂,你还记得自己先祖是谁吗?”朱伟也尝到过宗族关系的甜头,他考上大学的那一年,收到了上千元的红包奖励。
2018年,100万元的升学奖金砸中了晋江女孩黄亦陈,她是当年的福建省高考状元,巨额的奖金中一部分即来自于富商创立的教育基金会,另一部分则是村里的祠堂基金。
“闽南人的桑梓情怀很重,几乎每一位走出去的富商都想为家乡做点什么,祠堂和宗亲会相当于一个媒介,让生意人们抱团更紧密。”晋江某学校校长黄石向时代财经说道。黄石所在的学校走出了一位全国性知名富豪,听说学校可能被兼并,对方的一笔捐款就救了差点失去姓名的母校。
外乡人往往无法感受宗祠背后的强大信念,它编织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络,上至上流社会的顶级富豪,下至普通村民。宗族血亲关系以一种牢固、隐秘的方式串联起晋江人的集体行动。
“这是上百年来认定的价值观,大家更愿意相信自己人。通过宗亲会,普通人也能接触到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富商之间有交集是显而易见的。”黄石告诉时代财经。
强大的宗族关系也奠定了闽商的风格:内部较为团结,对外合作则相对保守。一位与晋江商人打过交道的受访者告诉时代财经,很难穿透晋江商人的内部:“宗祠文化构建了高信任度关系,内部做生意不会‘搞手脚’,因为这意味着把名声搞坏,这也让他们对外部商人天生具有警惕心。”
隐秘的商业往来:抱团小贷公司,渗透房地产
在明面上,不进行商业往来是晋江富豪圈的传统。不过,时代财经发现,联姻背后富豪圈投资版图仍多有重合,拿近期订婚的丁佳敏和周力源来说,早在2015年,双方曾共同投资设立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