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月亮都是一个美好的象征,不少的文人墨客都以月亮为意象,创造了很多美好的诗句。从那时起,世人就有一个探月的梦想,想要飞上九天,一览月亮的神秘与皎洁。在经历了千年之后,这个伟大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先是有前苏联的“月球17号”,后又有美国的“阿波罗号”以及中国的“嫦娥四号”携带的“玉兔二号”探测器,人类在探月计划上在不断前进。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的月球车1小时29公里,中国的玉兔二号3年才走1000米,但却能超过美国位列行业第一,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其中的原理,感受中国探月科技的进步与发达。

“阿波罗号”月球车登月
早在1967年,美国就率先研发出了“阿波罗1号”,这是美国计划的阿波罗系列的首座飞船。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1号”进行首次发射测试,此次测试的目的是明确它是否能够单凭内部供电来维持操作,这样就免去了连接外部电线的麻烦。
但是由于技术失误,在发射过程中,“阿波罗1号”驾驶舱内发生火灾,三名驾驶员甚至还来不及逃生,就被淹没在火海之中,而驾驶舱也被烧成一片废墟。这也是美国探月计划进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失误。但是这次失败并没有阻挡“阿波罗”系列的研发。在吸取了教训之后,美国又成功研发出了“阿波罗”系列的多种月球车,为了考虑驾驶舱的安全,选用了更为安全的材质,在结构设计上也进行了调整。

在此之后,“阿波罗”系列飞船进行了多次的载人航天任务,特别是“阿波罗15号”,带了一个装备精良的月球车。1971年,“阿波罗15号”月球车圆满完成此次航天计划,并于1971年8月7日安全返回陆地。此次任务要比之前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更长,也搜集到了更多月球上的岩石标本,为探月计划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除此以外·,15号月球车还有一个人人称颂的优点,那就是它的速度。它曾在月球上持续了12天之久,在这12天当中,它的速度更是达到了20公里每小时,这在当时已经是超乎想象了。要知道,即便是苏联的“月球探测17号”携带的“月球车1号”,总共在月球表面才行驶了10540米,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台月球车。

然而“阿波罗15号”只晚于一年发射,便能在速度上有如此大的突破,也证明了美国在航天科技上的强大。就在美国一枝独秀,遥遥领先世界时,中国也厚积薄发,实现了人类在航天科技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玉兔二号”踏上征程
这个由中国人带给全世界的礼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月兔二号”,也就是“嫦娥四号”的月球车。2019年1月13日,“玉兔二号”成功与“嫦娥四号”分离,在月球背面着陆,并于第一时间通过卫星向中国传送了一张月流变面近距离的照片。之后,“玉兔”进入了休眠期,直到2020年5月才结束休眠状态,并开始了漫长的探月工作。

在月球表面工作期间,“玉兔二号”累计行驶了1200米。并通过遥感技术进行科学监测,成功完成了规划路线的探测。不仅如此,“玉兔二号”还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多种矿物质,这对于中国航天人员分析月球的具体形态以及地表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7月,“嫦娥四号”和“月兔二号”成功完成本轮工作,进入新一轮休眠期,至此,“月兔2号”已经成为了历史上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与此同时,它也成为了世界公认第一的月球车,地位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的“阿波罗15号”携带的月球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