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余晖
最近两天,《人民日报》连续在第二版发表了两篇署名文章,题目分别为:
《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10月10日)
《“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10月11日)
除了《人民日报》之外,10月11日,《经济日报》刊发了《精准防控疫情不容松懈》一文;新华社也于同日发表时评《增强定力耐力,疫情防控绝不能“躺平”》。
几个细节值得一提。
第一,目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
当前,全国疫情仍然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国内还有一批中高风险区,防控任务艰巨繁重。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10月10日,新增确诊病例491例,其中本土病例427例,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广东、重庆、四川、山西等22个省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58例,其中本土1662例,分布在28个省份。
政知君注意到,从10月5日至今,全国每日新增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已经连续6天突破千例。
10月4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47例。
10月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05例。
10月6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67例。
10月7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47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01例。
10月8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4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07例。
10月9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7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66例。
第二,“增强信心”是上述几个媒体共同传递的信号。
今年8月,《经济日报》曾刊文称,部分地区在封控措施下,一些群众的正常生活难免受到影响,长期抗疫使部分基层一线人员身心疲惫,可能产生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
但还是要“咬牙坚持”。
10月10日,《人民日报》在文章中写道,“抗击疫情,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等特点,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较多,导致一些早期的感染者不易被发现,确实给当前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难度和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做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在10月10日、10月11日的两篇文章中,《人民日报》还提到:
我国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符合国情、符合科学,是行之有效的
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对疫情传播的警惕,增强对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
我国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是现阶段我国及时控制疫情的最佳选择
政知君还注意到,《人民日报》、新华社都在文章中提到,“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我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
关键是如何增强信心。
《人民日报》在文中提到,“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才能尽可能减轻对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第三,官媒再度驳斥了“躺平”一说。
10月11日,《人民日报》写道,“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远大于流感和此前的新冠病毒毒株,且部分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出现明显增强,对老年人和基础病人群仍具较大威胁。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老年人群体数量多,如果选择‘躺平’,疫情蔓延开来势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其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难以估量。”
《经济日报》写道,“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切不可懈怠放松、‘躺平’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