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说,“‘躺平’没有出路。目前来看,绝大多数‘躺平’国家都付出了巨大代价,感染新冠病毒仍是一些国家人民的主要死因之一。”
第四,要“警惕过度防疫”。
政知君注意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都提到,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这也是近期多个地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部署的问题。
比如,10月10日,受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委托,山西省委副书记商黎光主持召开省委第110次疫情防控专题会暨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这次会议提到,要在疫情防控和运输保通保畅中发扬又严又细的优良作风,科学精准管控风险,避免层层加码、“一刀切”。
第五,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政知君注意到,今年7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那次会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定调,提到“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
会议还提到,要坚持动态清零,出现了疫情必须立即严格防控,该管的要坚决管住,决不能松懈厌战。
要坚决认真贯彻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防控政策举措,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该保的要坚决保住。
近期官媒的几篇文章,再度重申了“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这一信息。
比如,新华社的文章中写道,“多名外国专家表示,新冠后遗症还导致医疗成本增加、劳动力减少,对经济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人民日报》则认为,“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疫情蔓延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最终付出的代价会更高,损失会更大。”
文中提到,“正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我们才保证了极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1日,《证券日报》头版刊登了《我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 A股估值已被低估》一文。
文中提到,疫情冲击减缓后消费将迎来复苏。
“疫情对消费的冲击直接且迅速,今年以来消费的增速与疫情的演化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未来疫情对消费的压制大概率走向缓和,消费增速将继续向正常水平回升。”
资料 | 新华社 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