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了,我们还要打持久战吗?明年春天能回到2019年之前的样子吗?
梁万年:这个时间咱们从科学上来说是无法明确划定的,但是这三年的疫情抗击,可以说我们一直是按照这种方式在做的,我们一直在持续根据我们病毒的了解,根据我们的能力和手段,工具箱的丰富,在不断优化和完善我们的策略和措施,我们的防控方案,从第一版到第九版,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一直在持续地优化、完善、和调整相关的措施和组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正如你说的,我们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包括我们的医疗救治、老百姓的健康素养、基层能力建设、药物的研发、疫苗的进一步的接种,等等,我们现在还是要再加一把劲,把我们的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弱势人群、老年人群的接种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快药物的研发和生产,特别是口服的,在老百姓家庭就能用的一些药,这些都是我们期盼的。
白岩松:你们有没有推算过,现在我们就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等于说是疫情防控政策发生重大的改变,可能的后果或者现状怎么样?
梁万年:我们做过这方面的测算,因为奥密克戎的变异株它的传播力,比以往的德尔塔病株要快很多,现在的BF.5、BF.7传播更快,也就是说只要你一放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被感染,这种感染的概率那有百分之几十,即使它的病死率比较低,但总的死亡率会比较高,就会造成大量的感染、重症、死亡。另外有大量的感染者,出现症状后去就医,就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挤兑之后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就很难保证,那么自身所产生的死亡和重症就会出现,这是我们最担忧的。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刹车机制,放开它之后一旦出现情况,再想把它控制住,是很难的。
白岩松:现在很多防控措施比较僵化,比如说饭店老板让顾客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戴口罩,吃饭的时候摘下来,下一口不吃之间又戴上,你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怎么去避免?
梁万年:我也看到了媒体报道的这些情况,首先,动机肯定是好的,为了更好的防控,但是做得如何科学是最重要的。精准防控、科学防控是最关键的,不论是地方部门也好,还是个人也好,都是强调科学强调结合实际的可操作性。
来源:@新闻一加一、橙柿互动新闻客户端
责编:张筱
编辑:吴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