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第四针来了吗,新冠疫苗第四针来了官方发声,新冠疫苗第四针来了视频,新冠疫苗第四针来了吗第四声马上要开打了有没有出来了新冠疫苗第四针来了
是时候“重新接种”了吗?
根据新冠疫情前两年的经验和规律,每年秋冬季都会是个比较棘手的流行高峰。
先来看看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得益于强大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在世界范围内看,我国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非常快。截至10月1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3827.7万剂次。
但是由于新冠疫情迟迟没有结束,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染性越来越强,最早接种新冠疫苗的那批人,现在体内的中和抗体可能已经所剩无几了。
曾经安全的“疫苗”防护服被时间慢慢磨蚀,不少人如今在新的变异株面前可以说几乎形同“裸奔”。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告诉八点健闻,大量真实世界数据都发现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第一代新冠疫苗,在接种了第180天后就几乎失去保护力,而在360天(最后一剂次接种满一年)时的情况只会更糟糕。
时间倒退回一年前。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1年10 月 29 日,全国有超过 10.7 亿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
那么最新数据如何?据国家卫健委,截至2022年10月12日,全国已完成全程接种12.7亿人。
也就是说,约一年时间,我们多完成了近2亿人的全程接种任务。而这近2亿人,是相对“新近”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他们体内中和抗体水平相对较高。
同样是在这一年内,我们暂时无从得知2021年这10.7亿人中有多少人后续又接种了第一剂次的加强免疫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10.7亿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体内的中和抗体已经下降到无法抵抗病毒感染的水平了。
常荣山表示,所以与其讨论所谓的新冠“第四针”或者“加强针第二针”,倒不如将其理解为新冠疫苗的季节性接种或重新接种。也就说,相比于纠结第几针,倒不如专注于关注重点人群最后一剂次疫苗的接种时间是否已经太久了。
因为无论是“第几针”,理想情况应该是敦促高龄人群定期接种新冠疫苗,将体内中和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帮助这些最脆弱的人群建立或再次建立免疫屏障,应对即将到来的秋冬季新冠流行高峰。
在鼓励老年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本就困难的情况下,敦促大家继续接种所谓的“加强针”,难度不可谓不高。加强免疫的“收益”是毫无疑问的,公共卫生专家和流行病学家都认为,即便这件事再难,需要尽快推进。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为八点健闻分享了一组香港2022年总体情况的真实世界数据。
在死因统计较宽泛的情形下,2022年香港地区新冠肺炎导致的总体死亡率为0.6%,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死亡率为2.4%。
接种2剂次mRNA疫苗人群的死亡率为0.06%,接种2剂次灭活疫苗人群的死亡率为0.35%。
接种3剂次mRNA疫苗人群的死亡率为0.02%,接种3剂次灭活疫苗人群的死亡率为0.11%。
接种4剂次mRNA疫苗人群的死亡率为0.04%,接种4剂次灭活疫苗人群的死亡率为0.04%。
由此可见,接种3剂次和4剂次mRNA疫苗带来的收益不明显,但是接种4剂次灭活疫苗能比接种3剂次灭活疫苗产生更明显的降低死亡率。
虽然这组数据展现的仅是接种疫苗对降低死亡率的帮助,但防重症和防死亡在疫情防控视角是相同的考虑,所以也可以此作为接种疫苗预防重症的一个重要参考。
八点健闻此前报道,由于大量感染者的出现,导致危重症患者人数不断攀升。
而在今年上海疫情的重症高峰中,紧急扩容的ICU,各地驰援的重症医护力量,种种迹象表明,即便轻症居多的奥密克戎,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下,重症医疗力量所受的挑战仍然不容忽视,而一旦发生了医疗资源短缺,即将面临的很可能是飙升的死亡数。
常荣山强调,考虑到上述风险,无论上一针接种的是什么阶段的新冠疫苗,只要时间已经超过180天,都应该在近期尽快免疫,完成新一轮的接种。
无论是“第几针”,理想情况应该是敦促高龄人群定期接种新冠疫苗,将体内中和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帮助这些最脆弱的人群建立或再次建立免疫屏障,应对即将到来的秋冬季新冠流行高峰。
习翔宇、严雨程|撰稿
陈鑫|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