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lng船差距,lng造船 中日韩LNG船争夺战:中国订单5年翻10倍打破韩国垄断,日本几近退赛
随着参观进行,一个问题渐渐弥漫在所有人心间:这种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船舶,中国能造出来吗?
10年之后,这个问题也被正式放到了沪东造船厂领导层的面前。1999年,随着中国第一个进口LNG试点项目启动,LNG运输船在中国有了需要。
要不要造?能不能造?
沪东造船厂内部掀起了激烈的讨论。反对的人认为,研发这种高技术船舶,将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不保证成功,日本、韩国的建造水平高尚且历经坎坷,沪东造船厂当时的人员素质也未满足LNG船建造的高要求,万一砸了很多钱依然造不出来怎么办?
不过,10年前赴日本考察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已成长为一线生产干部,多年来,造一艘媲美、甚至超越日韩的LNG船的目标也一直藏于他们心间。他们坚持,只要用心尽力,造出LNG船并不是没可能。最终,沪东中华领导层力排众议,决定研发、制造LNG船。
1999年底,沪东造船厂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伴随着国内进口天然气的历史背景,中国造船业迎来了再上新台阶的机遇,“如果沪东厂此时无动于衷,也就是放弃了实现企业发展上新台阶的历史机遇。”
制造LNG船的过程非常苛刻。由于LNG船需要储存运送零下163摄氏度的液态天然气,货舱内表面需敷设特制的殷瓦钢薄膜,但它也极易生锈,甚至一滴水都可能导致殷瓦钢生锈报废,造成巨额损失。在工人们进舱施工的规定里,明令殷瓦焊工要佩戴专用吸汗羊皮手套,防止沾湿殷瓦。
《十年铸剑——中国首批LNG船诞生记》一书中曾记载,2006年春正值上海多雨时节,LNG 1号船其中一个舱被发现一个泄水孔漏水,水位高达20多公分。为了防止其他区域的殷瓦板同样生锈,20多位员工紧急排水,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一桶一桶舀水运到舱外。
高压高温管是LNG船主推进系统连接主机与各大设备最为重要的管路之一,焊前需预热至150-250摄氏度,在高温管焊接现场,温度将急速升至50摄氏度以上,施工人员在这当中还要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施工——这几乎是技术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
沪东船厂大量技术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历经种种苛刻的工序、复杂的质检,终于,2008年3月17日,LNG 1号船气体试航圆满成功。
这也标志着LNG船液货舱围护系统经过了最严格的检验,建造质量完全满足运行要求。当年4月3日,在我国第一艘LNG船交船仪式上,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时任总经理陈小津说:中国造船人成功摘取了LNG船这颗造船“皇冠上的明珠”,标志着我国造船水平和综合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五大船企进军LNG船市场
正因为有前年十多年的研发和积累,中国船厂才能在LNG船爆发的2022年抓住机遇。
不同以往的是,国际市场上已不单是韩国国内三家船厂,中国国内除了多年来单枪匹马挺进国际的沪东中华外,另外四家船厂均已具备了建造LNG船的实力。
从技术水平上,沪东中华继续一马当先。业内人士指出,从建造端来看,沪东中华最新推出的“长恒系列”大型LNG运输船在技术性能、建造效率、交付时间上,基本已与韩国企业处于同一水平。
2021年底,“长恒系列”已获得美国船级社(ABS)、法国船级社(BV)、英国劳氏船级社(LR)、DNV等四家国际著名船级社颁发的船型设计通用认可(GDA)、入级预先认可(PCA)等证书。
今年4月,卡塔尔能源公司宣布,“百船计划”中首批4艘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建造合同生效,这4艘采用的均是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五代“长恒系列”,也将由沪东中华负责建造。
江南造船、大连重工今年也已获得订单。3月30日,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旗下ADNOC Logistics&Services签订2艘17.5万立方米LNG船建造合同;3月31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2+2艘17.5万立方米LNG船建造合同。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信息部副主任曹博此前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中韩之间的订单差异主要是产能制约,“从技术能力上来看,沪东中华与韩国三家船企处于同一水平。未来,加上江南造船和大连重工形成3条产线,在产能上可以与韩国齐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