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燃财经(ID:rancaijing)
作者|唐亚华
编辑|韦嘉
s曾在《揭露女明星》一书中写道:“女明星离不开玻尿酸”。近年来大火的医美微整形,让玻尿酸、美白针、瘦脸针、肉毒素等名词走进了无数普通人的生活。
大众对美的渴望,很快就会诞生两家专门做玻尿酸的上市公司。近日,华西生物和浩海生物在科创板完成注册,其盈利能力和高毛利率引人关注。
招股书显示,2018年,华西生物净利润达4.24亿元,渤海柯胜净利润达4.55亿元。2016年至2018年,两家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均保持在75%以上。2018年,渤海柯胜玻尿酸产品毛利率高达93.26%。
玻尿酸本身就是存在于人体真皮中的一种透明质酸,负责储存水分,使皮肤看起来饱满。玻尿酸注射用于去除皱纹,解决面部凹陷,但只能维持6-8个月左右。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玻尿酸美容针将成为千亿元市场。
那么,高毛利率,高“复购率”,巨大的市场空玻尿酸,是赚钱的好生意吗?
多位业内人士对燃烧财经表示,玻尿酸的上游厂商基本可以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因为目前市场上国家医疗用品管理局批准的产品很少,基本形成垄断,而微整形是医疗美容的入门级标准项目,门槛低,效果好,风险低,受欢迎。市场空巨大,有资质的厂商真的能赚钱。
在下游的医院和医美机构,市场定价参差不齐,从毛利70%到80%的暴利定价,到以成本价推出玻尿酸项目进行引流。要看机构对玻尿酸项目的定位,不一定总能获得暴利。
抢科技创新板的“第一玻尿酸”
玻尿酸的学名是透明质酸,临床用途包括骨科、眼科、烧伤、内镜手术等。玻尿酸因其广泛认可的填充效果和相容性,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护肤品和微整形美容项目。玻尿酸填充下巴、丰唇、隆鼻、太阳穴填充等。已经成为各大医院和医美机构的标配。
目前,通过国家医药产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注射用玻尿酸产品共有23种,分属14家企业,其中进口企业6家,国产企业8家。报告显示,华西生物、浩海柯胜、爱美客位列国内品牌销量前三。华西生物有自己的玻尿酸品牌“润百颜”,好海生科的品牌有海威和娇兰。
两家公司虽然方向不同,但都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毛利率。
华西生物主要生产玻尿酸原料,被誉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商。根据约斯特沙利文的调查报告,2018年,玻尿酸原料全球销量达500吨,华西生物产品产量近180吨,占比近36%,国内市场份额约60%。好生科在玻尿酸眼科领域有优势,主要研发医用玻尿酸和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招股书显示,2018年,华西生物主营业务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54.90%;归母净利润达4.24亿,同比增长90.7%。2016-2018年,其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7.22%、75.40%、79.94%。海盛科2018年实现营收15.58亿元,净利润4.55亿元。近三年其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3.5%、78.75%、78.51%。
海生科还在招股书中披露了玻尿酸产品的平均单价和成本。2018年公司有一款玻尿酸产品,成本19.22元,销售单价285.35元,毛利率93.26%,堪比茅台。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推出时,企业的科技含量被放在首位,而这两家公司的R&D投资占比少得可怜。
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华西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2396.3万元、2571.85万元和5286.59万元,仅占各期营业收入的3.27%、3.14%和4.19%。浩海生物公司R&D费用分别为4725.54万元、7633.23万元和9536.97万元,分别占营收的5.49%、5.64%和6.12%,明显低于行业标准15%的“红线”。
对此,华西生物向燃烧财经表示,生物技术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R&D投资大、毛利率高是生物技术企业的特点。华西生物通过20多年的投资,在玻尿酸原料领域建立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和产业链优势,毛利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技术成熟阶段,我们不能只看其R&D投资的比例,而忽视其R&D成果。
华西生物还提到,公司与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和技术储备相关的R&D投资,在财务上除了费用化的R&D费用外,没有进入R&D费用核算。2016-2018年,公司研发支出总值约2.38亿元,远超科技创新板申请标准15%研发支出的相关规定。
玻尿酸涨价之路
上游厂商获得了70%以上的毛利率,但对于终端买单的客户来说,还要经历下游医院和医美机构的新一轮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