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虚实融合互动。与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虚实融合的立体眼镜将虚拟的数据投射到现实空间中来,让科学家以酷炫的方式与自己的研究成果互动,将可视化的分析结果与同行在虚拟空间中分享。
有了这套系统,科学家就可以更好地解读地球了(他们的结论,你也看得懂了):
1.看得见的“地球”
在“寰”的科普展厅中建有一个直径3米的“地球”,装置计算产生的模拟数据,通过可视化软件可以在这个“地球”上实时显示。工业革命以来的气温变化、北极冰盖的消融过程、人类活动不加以控制条件下的碳排放情况,我们都能从这个“地球”上看到。

打开“上帝”视角,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多个模式数据的“西瓜皮”方式显示亦或某个模式的完整显示,可以通过手机或者透明屏和“地球”互动。
2. 海洋环流模式
模式研究人员计算出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数据,分辨率高,数据中蕴含着很多细节,通过应用高精度特征流场可视化方法,这些隐秘的细节特征得到了精彩呈现。

全球海洋环流的可视化 来源: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3. 大气环流模式
天空中的云变幻莫测,大气环流模式,能够模拟云量变化。结合可视化软件提供的变量派生计算功能以及就地可视化架构,基于海量模式数据的云量可视化交互操作比以往更加快速便捷。

全球云量分布 来源: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4. 气溶胶
科学家有时希望同时查看多种变量,以分析其关联性或分布特征,比如气溶胶。多变量可视化方法的引入,将有限的颜色空间充分对应到不同的物理变量,提升了数据的可见性。

全球气溶胶多变量分布 来源: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5. 当科学遇上虚拟现实
科学也可以很酷,在大科学装置“寰”中,科学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相遇,为装置的数据分析与科普带来了新的形态和新的可能,要知道科学家本来研究的就是三维的世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科学家跳进三维中来探究科学的秘密。
我国南海地区的海洋环流到底是什么样子?戴上眼镜沉入海底,可以一探究竟,感受下涡旋在身边环绕。

体验人员头戴VR眼镜沉浸式分析海洋环流模拟数据
这个应用是基于全球海洋环流模式模拟数据制作的,全球海洋就在脚下,还可以深入海底,近距离全方位的观察涡旋的结构和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