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一生品行端正,密切联系群众,在党内享有崇高威望,被毛泽东称为党内“圣人”。罗荣桓曾告诫一些位高权重、专门负责的领导和政府官员:“不要以为自己高,因为你骑的马高。下马,该多高就多高。”罗帅意味深长的一席话,意在提醒干部正确对待自己和群众,警惕因职务和地位的提升而脱离群众的倾向,永远保持普通军人的本色,永远保持亲民爱民的情怀。
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同人民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革命战争年代,人民是我们党胜利的源泉;夺取政权后,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党的各级干部是群众拥护的,是“上马”的。希望党员干部为他们当好“公仆”,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们服务好。但如果把“马高”当成“高人”,官僚主义、自命不凡、目中无人,难免不被群众唾弃。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既要充分利用“骑马”的优势,为群众多办实事、谋利益,又要转变工作作风,多采取“下马”行动,把自己当成群众中的一员,经常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多做暖人心、吸引人心的实事好事。
当社会进入政治民主化、生活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很难接受任何人的清高和清高。相反,你越是主动“下马”,与群众沟通,用群众的语言说话,用群众习惯的方式做事,你就越会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尊重。当时,毛泽东得知瑞金沙洲坝缺水吃饭,亲自带领军民挖“红井”,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朱德等领导还带头下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插秧、收稻、打水抗旱。周恩来、张闻天等。带头参加周六义务劳动,帮军属春秋收割,为烈士割草盖房……在群众眼里,我们党的领导人不是骑在马上的“大官”,而是像田翁一样普通的自家人。自然而然,他们就能一起发声,感情交融,心贴在一起,在一件为人民服务的小事上引发无数平凡的感动,汇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可以从共产党人因其带头吃苦、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而赢得民心、赢得人民支持的事实中吸取教训。相比之下,那些自称“特殊人”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炫耀官职以获取权力,享受“特殊待遇”,在执行政策法规中打破常规,冒充“特殊身份”,在政治上用权为所欲为。他们内心深处被“官本位”和衙门作风的封建思想所困扰,骨子里把自己当“主人”,把自己当“主人”,把群众当“仆人”。一句话,角色错位,价值观偏差,看得起自己,看不起群众,把自己当群众。实践证明,要彻底纠正各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必须深挖思想根源,坚决消除“官本位”思想,摒弃衙门作风,让公仆意识和执政为民的思想深深扎根。
客观地说,党员干部与群众在职能、责任、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距离。,容易让群众对领导产生心理上的距离感。在承认“下马”与“落马”客观存在的同时,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清醒头脑,努力缩小与群众的这种心理距离,实现形式上的“距离”与本质上的“零距离”的统一。一方面,在思想感情上要贴近群众。感动人,先不要感伤。怀着对群众的真情,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才能真正体会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声音,汲取他们的智慧,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在实际工作中献身于群众。具体来说,要尽量减少“马上看花”和“马上摘花”,增加“马下看花”和“马下种花”。要把群众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放到基层、放到实地,把骨干和力量送到一线,把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看群众的脸色想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群众才能受益,才能满意。
党员干部受群众委托“骑马”,是其事业的需要,责任之所系,荣耀之所在。所以一定要珍惜群众的信任,珍惜创业的机会,不遗余力的为群众服务。绝不能因为骑在马上就忘了群众,忘了谁是我们的姓,忘了高高在上的权力的由来,把自己的权威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否则,你骑的“马”再高,再厉害,最后也会被人民“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