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分裂说以外,另外两个派系分别是:俘获说与同源说。俘获说认为月球与地球一样都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遇上了地球,由于地球的质量较大,因此月球无法脱离地球的引力,导致月球成为地球的卫星。
同源说则认为月球与地球在最初都是太阳系中的幸运物质,在经过旋转吸积后各自形成了天体,也就是最初的地球与月球。
以上的派系在提出之时都有拥护者,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些学说也接连被推翻,在经过进一步的探讨后,碰撞说出现了。
碰撞说认为在太阳系早期,月球与地球本身就存在,只不过早期地球的质量还很低,月球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天体。
但是经过不断地碰撞与吸积后,体积慢慢变大逐渐形成地球的大小。在运行期间,小天体偶然向地球撞来,在碰面的一瞬间,巨大的能量让小天体瞬间被击碎,地球也因此被剥离了许多物质,这些物质因为剧烈的碰撞与热量被改变了性质,在地球不远处慢慢地吸积结合起来,最终熔融成月球
月球水被证实存在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就完成了载人登月,留下了人类在太空中的第一个脚印,完成了人类的首次对月球的初步探索。
其实在登月之前,美国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向月球发射了数十个探测器。其中“勘测者3号”在月球一个火山口着陆,并对火山口附近的月球土壤进行了分析检测。
通过不断地对月探索以及土壤分析,美国得出月球是一个无空气无水的天体,并且不断地受到太阳风的席卷以及宇宙中游离陨石的撞击,因此也没有我们认知意义上的生命存在这一结论。
虽然美国向世界公布月球没有水,但是实际上阿波罗号在月球附近获得了一些水汽,只不过这些水汽只是一些水分子,还不足以形成我们平时常见的水,再加上只是在月球附近获取,所以并没有把这些水分子算作是“月球水”。
后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得到了发展,嫦娥系列探月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嫦娥五号探测器不仅为我们带回了大量珍贵的月球土壤,还获得了月球表面原位光谱的模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