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曾是夜郎古国的领地。
中国历史上三个神秘古国的命运各不相同:楼兰古国消失在沙漠中,大理古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夜郎古国只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夜郎自大一个成语。
郎国在云南贵州湖南的哪个省?近年来,关于夜郎的选址一直存在争议。贵州的文化学者说夜郎国的都城在贵州北部。湖南省新晃县也高调宣布斥资50亿元重建夜郎古国。他们在互相争斗的时候,忘记了历史上彝良也曾是夜郎古国的一部分。
夜郎国大致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持续了300年左右,直到西汉成帝在位。然后神秘失踪。根据彝文记载,推断夜郎国的大致疆域包括黔西南、贵阳、遵义、毕节、安顺、六盘水等市及黔南、黔东南部分地区。今天大致描述了云南的昭通、曲靖和四川的谷林、叙永,有文字记载的夜郎国的历史进程,大概是300年左右,或者说有些延迟了。这个推论也符合中国文献的记载,如《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云南同治夜郎考》。叶凡《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载:“西南夷人有蜀郡外夜郎国,东交趾,西滇国,北杜琼国。”
历史上,宜良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彝族聚集地,与毕节赫章发现的乐可古夜郎遗址同属乌蒙山麓,已证明是古夜郎国的一部分。然而,彝良是古代夜郎国这一珍贵的历史事实,由于外界呼声较低,文化学者的专题研究较少,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揭示。目前,随着各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云南夜郎旗被带去参与中国古代夜郎国的大辩论。
疑夷礼:彝良的“夷”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古代汉字系统中,彝良的“彝”字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许慎《说文》曰:“易,宗庙常作器皿。”是关于“仪”的,仪是祠堂祭祀中常见的礼器。如《左传·相公十九年》:“人大切而小切,以所得为夷器。”这是指大国征服小国,收购小国的青铜器来制作祠堂器皿。前面提到毛主席解放前,把“彝族”改为“彝族”,也是“彝”字的仪式。
为什么“易”字是礼器?通过挖掘出土的甲骨文,学者们发现了这个秘密。
从上图可以看出,甲骨文的“一”字下部有两只手,上部有一个鸟的形象。翅膀折在背后,左边的符号表示鸟脖子被割断后鲜血在滴落。这一幕是商代祭祀活动中的常规节目。商民族起源于黄河下游。本来就是一个善于猎鸟,以猎鸟为生计来源之一的民族(这也是商族对弓箭情有独钟的原因)。祭鸟血既是祭祀习俗的传承,也是祖先功绩的追溯。
金的“一”字更形象。鸟背上的“领带”像一根绳子,鸟腹下的血滴更直观。篆书中的“易”字改错了,鸟的头和翅膀变成了“胡”,血滴演变成了“米”。楷书起源于这种写法“易”。
通过追索,我们知道“易”的本义是祭祀鸟血。这种祭祀形式历史悠久,与商民族的历史密切相关。所以在殷商时期,出现了各种鸟形的青铜礼器。由于这类礼器的特殊含义,成为青铜礼器的统称。
“鸟祭”是一种常见的仪式,“仪”是祠堂里常见的器物,由此引申出常识和礼仪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仪长”二字。
▲阎良的“伊犁”领先西南。
这里详细解释易良的“易”,并不是为了普及解释文字的文化。是我在彝良时实际感受到的一种别样的彝(礼)文化。
它是不同的,因为这个仪式是一个葬礼。是笔者在宜良龙头山生态公墓参加一个朋友母亲的葬礼仪式引发的感触。
我朋友的母亲几个月前去世了。火化后,她的骨灰一直暂时存放在殡仪馆。今年国庆期间,她在宜良县新建的龙头山生态公墓买了一块墓地。同时,她选择了一个吉日来安葬亲人的骨灰。
在龙头山生态公墓,笔者看到了一个独特的葬礼仪式。可以说整个仪式是庄重而热烈的,也就是沿袭了传统的丧葬仪式,优雅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