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圣诞节,网上都会有抵制圣诞节的声音,但今年的抵制感觉太过了。把圣诞节和八国联军进京的时间联系起来显然是骗人的,因为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时间是1900年8月14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10月18日。这些时间不是在圣诞节前后。用这样的谎言煽动民粹,真的很愚蠢。
那么圣诞节到底是怎么起源的呢?这方面的网上研究文章不少。将这些文章与“埃夏融合论”结合起来,可以认为,圣诞节是起源于古埃及,即古代中国的冬至节。冬至节被古埃及人视为太阳神复活的节日。因为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在北半球,这一天的白昼时间最短。冬至过后,白昼时间逐渐拉长,万物复苏。
目前的研究证明,对太阳神的崇拜起源于大约4800年前的古埃及,当时古埃及的第二位国王首次引入了太阳的象征。这位国王后来在中国道教文献中被称为“皇帝下凡”,第二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名叫夸父。中国流传下来一句成语叫“夸父追日”。到第四王朝的第三位国王雷吉·德夫时,他已经看到了晨曦之神凯普利(圣甲虫)。到了第五王朝,赫利俄斯已经成为古埃及最高的神,这个王朝的每一位国王都为赫利俄斯修建了神庙。后来,随着古埃及文化的传播和古埃及人的迁徙,对赫利俄斯的崇拜遍及世界各地,包括西亚。
从中央王国到新王国,历代法老继续在底比斯建造和扩建卡纳克神庙神庙。这座寺庙的建筑布局与北京故宫非常相似,堪称中国最早的故宫。从卡纳克神庙庙和北京故宫的卫星地图对比来看,两者都是按照中轴线、多门院落、前后宫殿布局的。
(底比斯卡纳克神庙神庙的卫星地图)
(卡纳克神庙寺大柱殿中轴线)
但与北京故宫中轴线为标准的南北方向不同,卡纳克神庙庙中轴线以尼罗河为参照物,基本垂直于西北-东南方向的尼罗河。当延伸的中轴线穿过尼罗河时,发现它正好穿过尼罗河西岸的帝国谷入口。这个中轴线的方位角是116°,是按照天文排列设计的,和冬至的日出方向一致。冬天的清晨,阳光可以穿过卡纳克神庙神庙的中央走廊,照射到帝王谷。卡纳克神庙神庙位于河的东侧,代表死者,而河的西侧则代表冥界。这种布局包含了中华文明在生死(重生)问题上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风水文化产生的土壤。
(卡纳克神庙寺中轴线示意图)
冬至在每年的12月21日到23日之间。冬至那天,古埃及法老和他的臣民在卡纳克神庙神庙举行“日光节”庆祝活动,迎接太阳的升起和太阳神的重生,这就是“圣诞节”的最初来源。因为冬至代表着太阳神的重生,也就是圣诞节,所以冬至被古埃及人特别看重。冬至的神圣性应该在很多寺庙建筑中有所体现。
然而,对冬至日的崇拜可能要追溯到更高纬度的历史起源。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体现冬至崇拜的建筑遍布世界各地。新石器时代,世界各地都有带金字塔形土墩的大型墓葬(中国称之为石棚)。他们有由大石头组成的狭窄的金字塔形土墩,并有一个或多个墓室,墓室用泥土或石头覆盖。它类似于中国商周时期的A型墓。在很多值得注意的例子中,在一年中的重要时刻,比如冬至的日出或者春分的日落,太阳的光线可以直接进入主墓道。金字塔形坟墓的坟墓广泛分布在欧洲大陆大西洋沿岸,如爱尔兰、英国、斯堪的纳维亚、德国北部和荷兰,也分布在地中海周围的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北部海岸和地中海的一些地区。很多金字塔形的墓都建在山顶上,远远就能看到。
(蒙加石棚,蒙加石棚。西班牙安特奎拉,安特奎拉多尔门遗址。墓道的中轴线与冬至日落时的直接方向一致。)
在波罗的海南岸的波美拉尼亚,有5000多座巨石坟墓,位于现在的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瑞,是由属于新石器时代漏斗烧杯文化的人建造的。其中一千多座被保存至今,受到当地法律的保护。舒尔特在1972年描述了这个地区的1048座巨石墓。虽然巨石墓面向不同的方向,但很多都是朝南的。在舒尔特研究的99个大门中,有46个在夏至的中午面向太阳(南北方向);14个朝向夏至的日出方向(东北-西南);有26个太阳方向(东西向)面向春分;有13个朝向冬至的日出方向(东南-西北)。埋葬石的轴线与冬至太阳的直接方向重叠。这种设计与底比斯帝王谷前的赫切斯神庙-卡纳克神庙神庙相同,与冬至太阳的直射方向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