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又要到了。2020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以下简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正式生效,监管部门坚决打击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今年315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年。消费金融行业在去年各项政策的落实中全面升级:
2020年8月,最高法将民间借贷利率下调至4倍LPR(15.4%%),对民间借贷机构冲击巨大;
2020年11月,《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整个行业面临洗牌。
如果时间拉长,三年来,业内关于高息、套路贷、砍头、暴力催收的投诉大大减少。
但从去年开始,行业问题频频出现,成为社会焦点,引发舆论和监督。如阶段性雷电、过度金融营销、个人财务信息泄露等问题。
消费金融圈借助315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总结了一年来金融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问题,也和大家一起思考和梳理了消费金融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课没上完,贷款就还了。
课没上完,贷款还得还。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类似的事情在学霸君、优胜教育等众多知名教育品牌上上演。
此前,消费社获得的一份关于学霸君的资料显示,在对近200名受害者的问卷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家长使用分期付款,背后涉及十余家金融机构,部分客户单价高达10万元。
此外,部分机构涉嫌诱导消费者办理分期。他们在宣传时,往往声称“可以无故退课”,但实际上是“交费容易退费难”。一旦消费者未能按时缴费,也会影响其征信。
事实上,除了教育培训市场,医美、长租公寓等领域也存在类似风险,机构跑路、倒闭的情况屡见不鲜。
2020年11月,丹科公寓爆发雷雨,租客面临无房可住,却仍要还贷的窘境,将这一现象推上风口浪尖。
对这些机构来说,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可以帮助机构快速做大规模,缓解用户的支付压力;另一方面,规模背后必然有风险。企业一旦一次性收到大量预付款,很容易形成资金池,造成资金挪用。
2020年以来,教育培训、长租公寓市场相继出台文件,规定预付费用不得超过三个月。
一些NPC代表在两会中也提出,对于‘租房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要明确监管方的边界,形成监管合力。长期来看,租房贷、培训贷等。应及时纳入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同时要加强机构对贷后资金使用的控制。
综上所述,该产品的要点是帮助商家快速回笼资金,同时可以服务消费者减少一次性付款的压力。但如果缺乏贷后资金控制,悲剧很可能发生。贷后监督资金管控,让各方放心,才是这类业务做大做强的保障。
捆绑销售,“不开通会员就不能付费”
在流量越来越贵的今天,推出各种会员权益,进而深耕存量,圈住更多优质用户,已经成为消费金融玩家的共识。然而在这背后,也有很多平台打着“开放会员”的名义赚钱。
小李下载了一个借贷APP后,被告知已经有了“贷款资格”,接下来需要“开通会员才能付款”。他交了298元的会员费后,发现无法贷款,平台也不退费。
小金街在调查中发现,包括帮/帮分期、小喜鹊分期、和成分期等平台都以开通会员可以获得贷款为由诱导会员充值,会员费用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实际用户审核失败后,会进一步指导其他贷款平台。
更有甚者,用户无意中签订了所谓的“免密付费”协议,点击福利包自动默认开通会员,费用无法退还。
早在2017年12月,监管就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借贷业务必须依法取得业务资格,禁止扣收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和设置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从贷款本金中预付。上述行为,其实类似于变相的“砍头”,无形中推高了借贷成本。
对于消费金融玩家来说,会员权益的引入可以促进用户“多买多借”,形成品牌忠诚度。但任何包括“开通会员付费”、“开通会员提现”的行为都属于捆绑营销,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综上所述,金融信贷产品有其特殊性。如果商家先交费再放款,确实有收取砍头利息的嫌疑,有违监管指引,也不利于服务消费者。此类产品也应尽快下架,以避免监管风险。比较好的产品应该是,多次良好的信用还款记录后,商家可以奖励用户守信,升级会员星级,提供更多优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