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镜清,生于1942年,山东人,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艺术学院。1972年流行的民族民乐合奏曲《大寨红花遍地开》就是他写的。1983年至1987年担任《西游记》总作曲,从事该剧所有音乐的创作。这只是他辉煌的一小部分,随后他接连获得多个奖项,为大量电视剧创作歌曲和配乐。
他只是太低调了,俗话说,大象无形,声音大。许镜清,这是沉默!这么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谁?在公园里和他打招呼的人当中,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实际上是闻名世界的“云宫殷寻”的创造者?
可悲的是,2016年,他想举办人生中唯一一场西游记专场演唱会,却没有资金。他被几个想要赞助的所谓无良分子骗走了几十万。所有这些都是多年的节俭积攒下来的。无奈之下,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通过众筹举办这场演唱会。
为了最后一个夙愿,他放下了年长音乐人的自尊,请求大家在视频里帮他一把。
拾柴火焰高,很快,网友的资金涌入。短短几个月,近3万网友筹集资金461万元。距离预期的资金还差50到60万元,他又一次自己掏钱填补了这个缺口。
2016年12月4日,西游记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上演!
演出当晚,他没有出现在舞台上,一个人呆在空空荡荡的化妆间里。他担心观众不喜欢这场演出,会感到失望。我怕观众太喜欢了,心里受不了。
演出快结束的时候,台上有人冲进来激动地告诉他,演出很好,观众很感动!他刚刚走上舞台。
主持人问他此时最想说什么,他哽咽道:“我就是想哭,控制不住。”说一次谢谢,鞠一次躬,但不知道多少次…2016年,中国农历猴年,《西游记》播出30年,他终于圆了一生的西游梦!
可惜因为时间太久,原来的分数都丢了。所有的配乐伴奏都需要重新配器,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许镜清想通过这次改编给观众一场全新的演唱会。但他恰恰忘记了一个重大因素:来看这首音乐的人,基本都是带着一种那个年代的感觉来的,听着原汁原味带来的震撼和惊喜!
观众不熟悉的其他剧集和配乐改编没问题,但序曲《云宫殷寻》和《敢问路在何方》的配器永远不能变。只有两首歌。很难吗?
现在乐坛到处都是改编和翻唱。改编再好也不是原来的感觉。从技术上来说,重新配乐器要比原配容易得多,因为创作可以在原框架空中不受约束,没有限制。如果总谱丢了,可以仔细挖掘一下声学配器。虽然当年的配器比现代的复杂,但专业人士实现也不是不可能。
因疏于配器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新版《上海滩》;比如新版长城从不倒;比如谭咏麟的交响音乐会(作为一个谭咏麟铁粉,我真的听不下去了!在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唱《魔鬼的女儿》,就像驴唇不对马嘴。
即使都是原曲,配器变了,一切都变了!西红柿和茄子,韭菜和香蕉都是好东西,但是不能一起煮。
虽然《西游记》有很多集和配乐,但这两首可能是最有名的。如果可以复制并现场播放,那对观众来说是多么惊喜啊!
徐老师说,原汁可以有,但不能保持原味。你不能让观众听和30年前一样的东西。不然和在家听电脑没什么区别,那种方式也没什么创新。
徐老师,不知您是被当今乐坛的改编毒害了还是想通过“创新”来表明自己并没有与这个时代脱节?肯德基无处不在,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天津包子难求了吧?
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家的立场。
无论如何,许镜清作为中国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伟大成就是不可磨灭的!
这场演出没有光盘,只有现场观众用手机拍摄的镜头。虽然和现场体验不太一样,但我还是觉得新版《云宫殷寻》是这场演唱会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