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在公众脑海中闪现的是1930年的美国大萧条和2008年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次贷危机。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就世界而言,每十年或八年一次的全球危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1957年至1958年的美元危机
二战后,由于美国保持了良好的生产体系,又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金本位限制各国货币总量,美国货迅速占领欧洲和日本,产生了挤压当地经济的问题,当地民众倾向共产主义。
为了杜绝上述倾向,美国推出了援助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让欧洲和日本国家大幅贬值,有能力向美国出口创汇,导致美国商品滞销,投资过度。结果美国经济陷入危机,依赖美国市场的欧洲和日本也陷入经济危机。
这也是中国害怕和期待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202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顺差将达到5000亿美元。如果失去这个出口顺差,国内经济会怎么样?
1973年至1975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
这是典型的美元流动性危机。由于越南战争,由于1971年金本位的解体,美国开始货币宽松来支撑经济,财政赤字飙升,CPI高达6%。美元贬值极大提振了大宗商品价格,而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油价上涨了4倍。
在一个需求螺旋上升的国际市场,油价的大幅上涨突然加剧了需求萎缩,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
在美国,这场危机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其中建筑、汽车和钢铁三大支柱产业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固定资本投资比1973年下降23.6%,企业设备投资比1975年下降48%。和企业银行破产都创下了战后的记录。失业率高达9.1%,失业人数825万。道琼斯指数从1973年1月到1974年12月下跌了41.9%。危机伴随着更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的消费价格在1974年上涨了11.4%,在1975年上涨了11%。
1973年12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爆发了经济危机。1974年,日本企业倒闭数量创下战后最高纪录,达到11738家,倒闭企业的债务总额比1973年高出88%。1975年,13000多家企业倒闭,创下历史新高。英国股市崩盘,1974年12月,股价比1972年8月的峰值下跌了76.2%。西德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0.9%。
1974年,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签署了石油美元协议。美国保护沙特阿拉伯不受以色列侵犯,而沙特阿拉伯生产的石油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石油出口的美元盈余被用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
目前美国的国债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8万亿,CPI达到了5.4。虽然第一次石油危机是由第四次中东战争引爆的,但根本原因是美元脱离金本位制,导致美元流动性过剩,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然而一场石油危机解决了一切,美元的地位有了保障,美元再次成为世界硬通货。许多国家储备了大量的美元。同时,美国利用石油危机成功收割南美国家,滥发的美元换来了南美国家的大量资产。
经济危机的优势在这次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减少了生产,消除了滞胀,经济开始增长,控制了石油,稳定了美元的地位,美国资本家收购了大量南美资产。
这也是去年中国与伊朗签署人民币换石油的原因。
1980年至1982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3年底,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了1974年的第二轮通胀高峰。尼克松政府再次采取财政和货币紧缩措施,叠加油荒影响,经济第二次陷入衰退。1975年,石油危机结束后,美国政府进行了第二次政策宽松。
第二轮宽松政策导致1978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再次上升。美国政府无奈第三次收紧,但随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和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到来,国际油价开始飙升,从每桶13美元涨到1980年底的41美元。
油价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从而引发经济危机。该公司的税后利润在1982年仅为556亿美元,比1979年下降了43%。企业倒闭数量急剧增加,相当于1933年的水平。失业人口从1979年的611万增加到1200万,失业率达到10.8%,上一次创下历史新高。危机期间物价普遍大幅上涨,1980年美国通胀率达到13.4%。外贸逆差也创下了364亿美元的新纪录,出口额从1981年第二季度到1983年第二季度下降了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