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英国陷入危机,1981年5月达到最低点。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12.1%,创下上次危机的新纪录。物价上涨率达到两位数,1979年、1980年和1981年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分别为13.3%、18%和11.9%。
由于西德马克不断升值,工资成本迅速增加,国际竞争力迅速下降,西德危机更加严重。从1980年3月到1982年12月,西德的危机持续了34个月,比其他国家都要长。危机期间,工业生产下降11.7%,固定资本投资下降25.4%,失业率从3.7%上升到8.6%,失业人数从81.8万猛增至203.2万。与此同时,年均价格上涨率高达35%。为应对危机,政府财政赤字在三年内分别达到574亿、761亿和700亿马克,出现巨额国际收支赤字。1980年,赤字达到286亿马克。
日本受危机影响最小。因为日本企业上一次的危机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重新获得了国际竞争优势。这一轮世界经济危机结束后,日本的节能家电和汽车涌向世界其他国家,国际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自1985年以来,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开始的全球货币宽松,导致生产过剩的滞胀。生产成本一涨就崩了。在南美第一次石油危机中幸存下来的巴西也收获了美元资本,而这一次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日本成为了赢家。
今年的能源危机,加上天然气和煤炭的飙升,进一步推高了新能源的未来市场。有人说,掌握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国家就掌握了未来,中国是太阳能最大的生产国,未来可期。然而,这次能源危机进一步表明了新能源对天气依赖的不可靠性,核电应该成为未来国家的能源支柱。
日本的经济泡沫在1990年破裂。
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日本股市下跌,持续了13年。日经指数从原来的39000点跌至8000点,跌幅高达80%。与此同时,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也大幅下跌。记得90年前,日本人还骄傲地宣称,光是东京的房地产价格就能达到美国所有房地产的价格。当时日本坚信自己的股市永远不会跌,经济会继续发展,但是1990年开始的通货紧缩给了他们一个打击。
根本原因与1983年美国里根经济学有关。里根经济学的核心是:减税、宽松管制、货币紧缩。虽然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导致美元快速升值,开始影响美国的经济复苏。于是美国逼迫G5五大工业化国家签署广场协议,五国央行联合抛售美元,买入日元和马克,加速了美元贬值。
当时在美国的威胁下,日本只能让日元升值。同时,美国在日本货币升值时期实施金融自由化,严重加速了日本泡沫的形成。一系列金融衍生品迅速进入日本市场,造成了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后对日本金融市场的冲击。随着1990年海湾战争的开始,全球金融市场也进入了冬眠时期。但海湾战争结束后,除了日本,其他国家的经济都有所好转。
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与日本类似。
经过几年的实践,里根经济学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普遍反对政府干预到主张政府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从单一强调减税刺激投资到按需增减;从强调反凯恩斯主义预算的均衡发展到实施巨额财政赤字政策。大量资金投入军事领域,美国累积的国债从1980年的9070亿美元上升到1991年的3.5万亿美元。
90年代的经济危机本质上是美国对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进行的剪毛行为。这些国家缺乏主权,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压力下开放市场,损失惨重。
中国是这次经济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因其主权、相对封闭的金融市场和巨大的生产力,成为日本和东南亚崩溃后的最佳接收方,进而成为世界工厂。
2008年房利美和房地美次贷危机
房利美和房地美次贷的具体情况,大部分朋友应该都知道。如果你不知道,你可以看看我以前的文章非云说美国经济史10:房利美和房地美次贷危机。
住房危机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雷曼兄弟的破产迫使美国政府放弃新自由主义经济,转而用大量补贴来救助各大银行。
资本是贪婪的,债务证券化不能盲目扩张。仅仅十年后,蚂蚁金服几乎又犯了同样的错误。雷曼破产是为了警告资本家不要太贪心。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有第一财团的国家,纳税人的钱最后补贴给银行7000亿,穷人的钱补贴富人,这是很资本的。
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有一种观点:富人免税,穷人吃饱。原因很简单:富人的收入会被再投资以促进就业和经济繁荣,而穷人只会储蓄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