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讲的是99个互联网创业故事,第五个故事:马化腾的创业故事
腾讯公司简介
腾讯成立于1998年,距今已有11年。从5个年轻人注册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过百亿美元的集团公司。目前我们有腾讯QQ、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绝地求生、QQ邮箱、Foxmail等等几十个产品。
差点卖了QQ
通过早期的互联网,马结交了许多“网虫”朋友,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互联网上的全能人物,如网易的丁磊和金山的求伯君。马有一次提到丁磊时说:“我们和丁磊喝啤酒的时候还是打工仔,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丁磊后来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只要我去做,就有可能成功。”
1998年11月,马和大学同学张志东在深圳注册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基于对网上聊天的兴趣,马和他的同事们开发了——QQ,一种中文界面的即时通讯工具。
但是,这个后来风靡全国,为腾讯创造了巨大财富的聊天工具,在当时并没有给腾讯带来多大的喜悦,因为当时国内也有几家公司开发过类似的软件,比如PICQ、CICQ等中文即时通讯软件,但都没有打开市场,用户也不多,也没有人看好马的QQ。
由于其简洁实用的风格和年轻的设计,QQ的免费下载首先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并在校园内风靡一时。然后QQ以校园为中心,在白领中迅速传播。面对企鹅的强大,PICQ、CICQ等竞争对手变得不堪一击,节节败退。
但QQ用户数量呈几何级增长,注册用户数量大幅增加,需要不断扩充服务器。当时每台服务器每月几千元的托管费,让弱小的腾讯公司都撑不下去了,更别说买新服务器了。
那时候腾讯很惨,需要花很多钱,但是赚不到钱。国内投资者不赞成利用腾讯的“注册用户数”进行融资。
“当年我们出售QQ时,先后与四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进行了谈判。他们都要求独家收购,出价很低。”马花藤回忆说,“这让我非常犹豫。”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事情有了转机。大量国外风险投资纷纷启动互联网这一新兴产业,互联网投资火热。由马的老网友丁磊创办的门户网站网易已经从国外获得了大量资金。消息传来时,马很受鼓舞。他下定决心要留下OQ这个给自己惹麻烦的“孩子”,并把他抚养成人。
马再一次走上了四处融资的道路。他拿着一份有6个修改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风险投资。几经周折,马找到了在美国的和在香港的。2000年初,两家公司决定共向腾讯投资220万美元,然后各占腾讯20%的股份。
花瓣扩张
腾讯对即时通讯工具盈利模式的探索是从网络广告开始的。2000年7月,新版QQ聊天软件,QQ聊天的消息接收端塞了一条广告。
虽然当时腾讯的网络广告销售做得不错,但是对于每天几十万的QQ新注册用户来说,一个月内就要增加两台新服务器的投入,所以网络广告收入显得微不足道。
2001年初,中国移动公司推出了“移动梦网”服务。那一刻,中国移动当然没想到,自己的创新拯救了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腾讯属于这些被拯救的互联网公司。
当时腾讯有近1亿注册用户,这些用户很多都有大量的消费需求,但腾讯苦于没有收费渠道。梦网通过手机资费达成的“28-50分账”协议(电信运营商20%,互联网内容提供商80%),如同一根及时的救命稻草,拯救了当时还在生死线上挣扎的腾讯。
腾讯开通手机QQ业务,发展付费会员,推出更多针对付费会员的增值服务。一时间,腾讯成了梦网的中坚力量。最多的时候,腾讯占据了梦网内容提供商70%的业务份额。
到2001年底,腾讯终于实现了正现金流。2002年,腾讯的净利润为1.44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0倍。2003年,腾讯的净利润为3.38亿人民币,比2002年翻了近一倍。
到2004年,腾讯不仅摆脱了生存之忧,而且形成了三大业务收入来源: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电信增值业务收入和网络广告收入。这三大收入来源持续大幅上升,让腾讯转型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2004年6月16日,腾讯控股(0700.HK)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交易,上市保荐人为国际知名投行高盛集团。当时马说,腾讯在互联网领域还处于圈地阶段,远没有到收割阶段。
接下来,腾讯利用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迅速实现了“花瓣状扩张”,推出了QQ.COM门户、QQ邮箱、自研大型网络游戏、互联网搜索(搜搜)和个人电子商务网站(拍拍)等。腾讯开始覆盖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难怪有人惊呼“腾讯成了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对手!”但马认为,腾讯已经增加和将要增加的所有业务,都是基于腾讯现有用户优势的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