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简介(清代画家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代文人画家。他擅长画“竹、兰、石”,也是书法家和诗人。他被誉为“诗书画三绝”。
虽然很少有人能完整地背诵他的任何一首诗,但郑板桥的这两句话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今天,人们经常谈论它们或把它们挂在墙上,一个说“难得糊涂”,另一个说“失去是福”。
这几乎成了郑板桥的代言名片,一代文人心态平和、超脱、洒脱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你不能什么都信以为真。我告诉你,怎么说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迷茫很难,但吃苦是福。当你从他那里买画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得到一个价格,一分都不能少!就算吃屎也不能吃苦。不管你喜不喜欢买,老子“扬州八怪”的名声就废了。!
一个
几乎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悲伤的过去。
当郑板桥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很不幸。他出生富贵,但轮到他上场的时候,他的家境开始走下坡路,日子每况愈下。3岁时母亲去世,14岁时继母去世。郑板桥从小就和父亲一起生活和学习。
康熙五十二年,20岁的郑板桥考上了秀才,成了村里的识字人,成了私塾的老师,结婚生子,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就是在那个时候,郑板桥迷上了绘画,他画得越多越好。
然而命运多舛。30岁那年,父亲再次去世,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家里的生活更加艰难。
毕竟祖上有钱,野心勃勃的郑板桥不甘平庸地走下去。他毅然向学校递交了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随家人漂泊扬州,生活在江南书画圈,以卖画为生。
这一等就是10年。
在这期间,郑板桥仍然没有摆脱厄运。先是他唯一的儿子死了,然后他的妻子也死了。更何况我的画不受市场青睐,几乎无人问津。
那段时间,郑板桥穷困潦倒,一事无成,生活一团糟。
但他依然在艺术的道路上锲而不舍,每天走在疯狂梦想的大街上,衣衫褴褛却不疲惫,四处流浪寻找[/k0/]的快乐,奔波与无常的命运抗争。
这是郑板桥人生的低谷。迷茫中,隔壁老王对他说:“朋友,此生会伤你的心,但绝不会有一丝怜悯。不要再像个傻子一样哭了,因为我们这种人天生就是迷茫的。”
郑板桥说:“你放心,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刮目相看。”
据说当时郑板桥的画有三幅没卖出去:“达官贵人不卖;生计够用就不要卖;不要卖你不喜欢的东西。”故作高傲,装清高,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达官贵人不卖的东西,根本就是没人买。
我告诉你,一点都不难。完全是自学的。
2
清代的扬州是一个著名的繁华大都市,地位和今天的上海、深圳差不多。它不仅是清朝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之都。一大批像郑板桥这样的所谓“杨飘”艺术家聚集在城市的角落里。
现在和北漂的命运差不多。虽然你有理想,有追求,有艺术天赋,但不代表你能改变人生。毕竟成功的很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踏实一点比较好。老老实实的参加高考,然后走上公务员的职业生涯比较靠谱。
面对残酷的现实,无奈的郑板桥最终决定暂时放下画笔,重新复习功课,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雍正十年,40岁的郑板桥在南京乡试中,考上了举人。
当然,如果你想找份工作,光有这个学位是不够的,郑板桥去了镇江深造。四年后,乾隆元年,他进京参加礼部考试,通过了龚升的考试,并获得了进宫考试的资格,名列第八十八名进士。
44岁要当状元,郑板桥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发朋友圈炫耀:“我也是钟馗里的进士,陪丹桂状元郎。”老子也有今天,哈哈哈哈!瞬间收获无数赞。
但是,不要太高兴。根据清朝的干部任用条例,考上了高级职位,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当官。你要排队等空的空位。
需要多长时间?不一定是这样的。过去实行领导干部终身制,没有公务员退休制度。空好不容易得到一个位置,下面盯着的人很多。如果没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和政治背景,又舍不得花钱送礼,等上个十年八年也是常事。
比如郑板桥,没等组织安排就在京呆了一年多。眼看钱花得差不多了,他只好回到扬州。
这次回家不一样。以进士的身份回来,叫锦衣卫。虽然他还没有被授予官职,但这是迟早的事,不是吗?也就是说,从那时起,郑板桥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他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