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生态布局一旦失去巨额资金支撑瞬间陷于瘫痪,就好比不自量力地盖了好多栋大楼,结果因为后续资金跟不上而成了烂尾楼。
目前,乐视手机板块已经名存实亡,乐视电视板块亦是苟延残喘难以为继,其他几个板块也是半死不活。
贾跃亭原本可以不至于走到今天,比如,当他从资本市场(其实不止资本市场,贾跃亭还有很多银行借款、朋友借款以及各种欠债)融来巨资,他可以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先架构出一两个切切实实有竞争力的产业再说,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喜欢“蒙眼狂奔”。
也许有人会说,乐视网不是赚钱了吗?呵呵,利润是赚的呢还是“生态化反”的呢?
回头看,刚开始乐视遭遇的并非模式信任危机,而是 *** 。随着 *** 持续加深,最终演化成了对乐视模式的怀疑。一旦投资者对模式产生怀疑,等于从根本上动摇了乐视生存的根基,贾跃亭的故事再也讲不下去了。
虽然其间孙宏斌不识相地伸手相助,依旧不能帮助乐视起死回生。
甚至,今天孙宏斌主导的新乐视,也已彻底抛弃“生态”模式。
“生态化反”的本质是关联交易
如果仅仅沉浸于“生态模式”的喜悦,贾跃亭和他的乐视尚不至于如此艰难;“生态化反”概念的出笼,客观上加剧了乐视整个体系腐朽化进程。
在贾跃亭及乐视官方的各种表述中,人们发现“生态化反”一词出现的频率一点也不比“生态模式”更低。
贾跃亭提出“生态化反”概念,本意是促进各产业板块形成联动关系,协同发展。没想到反而成为乐视各产业板块之间大肆关联交易的依据,甚至成了贾跃亭随意抽取乐视各产业资金最冠冕堂皇的借口。
从目前乐视关联交易严重程度看,“生态化反”对乐视的危害一点也不比“生态模式”更低。
因此,“生态化反”的本质,其实是乐视关联交易的遮羞布。
那么,到底什么是乐视“生态化反”?
事实上,乐视自始至终都没给这四个字做出清晰的解释,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各生态之间可以产生化学反应”的意思。制造这么一个生涩拗口的概念出来,可以让乐视的生态模式看起来更加炫目、更加有想象力、更能勾连人心。
于是,最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上市公司资金被贾跃亭大肆挪用于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资金又被贾跃亭挪用于个人汽车业务。
翻阅过去两年乐视网公告,关联交易是公告热词。
乐视网公告显示,2016年乐视网从关联方购进的商品和服务金额高达74.98亿,同比增加47.88亿,关联采购占到公司当年营业成本30%以上。整个乐视网营业收入219.51亿,仅关联方交易就高达117.85亿,占比超过50%。
过去几年,乐视网一直被怀疑盈利是会计做出来的并非没有道理,乐视体系内关联交易泛滥可视为佐证之一。
也有人认为,如果贾跃亭不贪大求多,乐视模式其实还是不错的,“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了”。
其实,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乐视模式的本质。须知,贾跃亭为乐视设计“生态模式”的出发点,本身就是为了求大,把乐视生态做到无边无际,越大越好,因为大了才有故事可讲。因此,摊大饼是乐视“生态模式”与生俱来的基因,贾跃亭怎么可能见好就收?不可能的。
乐视自称有七大子生态,为什么是七大子生态而不是八大子生态、十大子生态?不是贾跃亭终于遏制了自己的欲望,而是贾跃亭再多的钱也支撑不起乐视继续摊大饼,是不得已之下才收手,并非贾跃亭的本意。假如乐视网的神话没有结束,我敢断言贾跃亭还会套更多的钱,然后架构他的第八大子生态、第十大子生态、之一百大子生态……贾跃亭说过,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有点眉目就交给别人,然后自己做下一件,很像猴子掰玉米。
过去,我们经常说专注致胜,专注做好本业,在本业做到足够强大之后再去相关多元化,自从“生态”的概念流行之后,就不再有人思考“多元化”该不该“相关”的问题,只要把企业行为装进“生态”的筐子里,就会有人盲目追捧。
据说,“生态化反”的始作俑者是贾跃亭的高参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媒体报道称,这位“乐视九千岁”已加盟联想,担任联想中国区战略与业务拓展副总裁。我觉得联想真是一家有趣的公司,非常喜欢收破各种破烂货。
贾跃亭的人格缺陷:无视规则,了无诚信
据说,贾跃亭更爱唱的一首歌是《野子》,其中“大风越狠,我心越荡”一句最常被媒体引用。看来,贾很享受跌宕起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