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什么中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自然形成的吗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何出现众多“湖泊”
当长江流域大旱,塔里木河多雨多水,人们开始再次讨论,西北地区是否趋于暖湿化?
早在20年前,中国冰川学的奠基人施雅风院士等学者就曾提出了西北地区气候可能向“暖湿”转型,但当时并未得到广泛认同。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显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195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的升温速率为0.26℃/10年。2021年,全国地表年平均最高气温较常年值偏高1.01℃,与2007年并列为1951年以来最高。西北地区的变暖趋势也不例外,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 罗布人村寨景区。图/视觉中国
另据《中国科学报》,不少研究提到,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出现降水增加、冰川融水径流增加、湖泊面积增大等趋势。
姚俊强介绍,研究数据显示,1961年到2018年期间,受全球变暖影响,新疆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高于全球陆地和全国水平,升温速率约每十年0.3℃;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增加速率为每十年9.9毫米,山地区域增加更为显著,表现出明显的“增湿海拔依赖”特征,同时降水的年际变率有所增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变暖是毫无疑问的。姚俊强说,今年夏季,北半球异常高温,新疆平均气温也创下了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
“从湿的角度而言,如果只是看降水量的变化,西北地区的降水确实有增加趋势,冰川融化带来的水资源也有增加”,姚俊强说,但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气候达到了湿润的状态。从目前的观测来看,西北地区增加的降水量远不及气温升高、蒸发需求增强所消耗的水资源,“像新疆地区反而呈现变干的迹象,土壤水分在下降,空气也明显变得干燥,生长季的天然植被生长变缓,荒漠绿洲过渡带也在萎缩。”
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临时性的水塘。图/视频截图
姚俊强补充,实际上,从近五十年的气候分类变化来看,包括新疆在内的整个中亚干旱区,沙漠气候其实是在向北逐渐扩张的,“这种现象使得临近的区域气候变得更加干燥”。但要确切地得出沙漠气候扩大的结论,还应该关注沙尘暴、高温热浪等更多指标,而不能仅依靠气候分类得出的结论。
陈亚宁则表示,究竟是变干还是变湿,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要通过许多计算方法评估。此外,干湿变化的评估不只是降水、温度两个指标,还受辐射、蒸发、风速、湿度及下垫面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段伟利也强调,虽然西北地区的降水一直在增加,但整体的年降水量仍然较少,增加的量对于目前整个地区的生态发展、水资源、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短期内还不足以改变新疆及整个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格局,沙漠地区也不会变成绿洲。
如何应对西北地区气候变化
尽管如此,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改善,为当地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
多名专家表示,西北地区的发展长期受水资源短缺的制约,气温上升、降水增加,使得当地的水资源总量上升,河流的净流量和湖泊面积增加,加上有关部门的生态建设,有利于改善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姚俊强举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塔里木河的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水量总体偏丰年,一方面,当地通过山区水库等进行水资源调度,能够为来年用水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农业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灌溉用水得到满足,经济得到发展,还持续进行生态补水,如灌溉胡杨林等。
不过,随着气候极端化加剧,一些气象灾害也将增加。段伟利也提到,在西北,尤其是新疆地区增加的降水,大部分以极端降水的形式出现,可能一次的降水就赶上了一年降水的总量,“比如降水越来越集中,一旦下雨,就容易形成负面效应;一般小雨和中雨天气可能在减少,正常需要水时,反而是干旱的状态。”